那个扒掉皇帝新衣的人来了!

1月28日,标普正式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可以在国内独立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外资企业了。

之前外资评级机构在国内展业是限制的,评级行业在2007年后就被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限制性投资目录。所以这些外资评级机构只能采用与国内公司合作的方式。前两年这一目录放宽了,三大外资评级之一的标普进来了,惠誉和穆迪估计也在路上了。

小组曾经在很多历史文章里控诉过一些中介机构不作为、甚至和心怀鬼胎的公司沆瀣一气的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需要监管的介入,另一方面也需要行业的倒逼。标普等外资评级机构的进入加强了行业的竞争和流动,可能会刺破更多上市公司的泡沫,打破目前国内评级行业的一些怪像。

01

在闭门发展的这几年中,国内出现了几家比较大的评级公司。虽然评级市场没有明确的准入限制,但是如果想要在不同的债券市场开展业务,需要取得特定的资质,如中债资信只能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评级业务,不能做交易所业务。鹏元正好相反,有交易所市场的评级资格,没有银行间的。

这种资质也变相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门槛,使得整个行业逐渐向头部集中。几家大的评级公司,中诚信的市场占有率达33%,联合29%,大公16%,新世纪15%,这几家公司总共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但是评级公司还是相对弱势,因为它们的收费模式都是发行人付费。只有中债资信是投资人付费的。毕竟人家是国有控股,成立之初就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这般任性的也就只有他了。

发行人付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那些需要发债的公司都是金主爸爸,而这些评级公司扮演的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角色。在这条食物链中,评级公司是弱势的那一方,他们的评级如果没有让金主爸爸满意,就拿不到钱,而且不仅这一次,下次也不可能再来找你合作了。

行业第三的大公在评级收入之外,还向发行人兜售自己研发的软件,一套软件970万,总共卖出2亿多!如果不买软件的话,大公还威胁要下调评级,最终在去年的8月被监管部门处以“暂停其非金融企业债市场相关业务一年、且一年内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的处罚。

在这个竞争激烈、客户是上帝的行业中,就产生了各种虚高的评级。大家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是正相关的,你的评级低也就意味着你的风险高,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让人愿意买。对于发债人来说,只要提高一个评级就能省下大把的利息支出,当然是需要评级公司给的评级越高越好了。

小组统计了最新的所有发债主体的评级情况,评级在AA及以上的企业占到了78%,而AA的含义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但是在经历了去年到处踩雷之后,小组对这78%的企业也不甚信任。

02

不仅评级虚高,而且这些评级公司根本就是追涨杀跌的,公司没出事的时候评级都高高在上,出事了以后才纷纷往下调。公司出事投资人的钱都栽进去了,评级的调整这么滞后,要你们何用?

小组在钱不花还去借?2019千亿市值第一雷!就指出,在康得新出事前不久,新世纪还将康得新的主体信用评为AA级,等到出事后才被降成BBB级,后来看人家事闹得有点大再赶紧降到C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014年,发生了国内首例公募债券违约。发债主体是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2012年3月发行“11超日债”,规模10亿,期限5年。在2014年3月由于第二期利息无法支付,发生公开市场违约。公司的净利润从2011年开始持续为负,尽管如此,鹏元资信还是将发行主体做出AA评级,当时还收到了深圳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2015年,新光控股发行债券,联合信用给其AA的评级,还在18年4月上调评级至AA+,但就在半年后,新光控股违约了

2018年年初,首只主体评级为AAA的债券违约——上海华信,要知道AAA可是在债券评级中的最高等级,国债也就这样了。这种不可能违约的债券都违约了,你让投资者以后咋办?

再到5月7日,在凯迪生态公告违约前,中诚信国际的评级一直维持在AA,直到出事当天才把评级下调至C。负面舆论都铺天盖地了,谁要你告诉我它要降级啊,换我我也会啊!

这种马后炮式的评级对投资者来说毫无意义,投资者开始对评级公司产生了怀疑,对债券市场的基础信用分辨体系失去信心,这对中国债券市场的的发展伤害巨大。

03

国外的评级行业由于起步早,现在已经发展很成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家评级机构占全球评级业务量的96%。但他们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就被骂惨了。

在危机发生前,各大评级机构一直给次级债最高信用评级,觉得他们和普通抵押债券的风险差不多,但在违约大规模发生后,又迅速调低几乎全部次级债券的评级,对全球投资者的恐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大面积调低金融机构甚至主权国家的信用评级,更加重了危机的蔓延。

在这之后的十年中,外资评级机构在血与泪的教训中成长起来了,在制度规范和评级体系的建设上远远领先国内。现在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孩,如果企业再不穿衣服,就算是皇帝可能也要被戳破了。而国内评级机构就像赞颂皇帝新衣的那些帮腔者,真话流行起来之时,谎话将再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