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雷,我只是业主跑路
小组昨天说了基建的完工百分比法,后台就有小伙伴问美丽生态,今天顺着证监会的问询函,跟大家再讲讲基建行业年报中一些应该注意的点。
如果有人忘记了昨天讲过的重点(完工百分比法),可以点击文末的链接自行复习完工百分比法的关键是最后要确保收到钱,完工后业主资金出现问题,导致回款遥遥无期,公司几年辛苦白干了,股东也跟着干瞪眼。美丽生态的问询函里这么写的
证监会工作人员日理万机,黄框里的 5678.81 亿元一着急打错了单位,应该是万元。公司 7 月 25 日对此进行了详细回复,但小组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些减值原因有点跑路的意思。
基建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美丽生态去年 4 月就因为 4.3 亿的贷款逾期未还导致银行账户冻结。对这种资产负债率高达 62% 的公司来说,项目款什么时候能到账很重要。
昨天我们举了个例子,公司在签合同的时候签了 6 亿元,估算出成本 3 亿元,这样毛利润就是 3 亿元。当工程支出 1 亿元成本时,应该确认的收入是 2 亿元,毛利润是 1 亿元。
这时候如果急需利润的话,工程企业可以出一个声明,说因为材料价格变动和施工成本节约,预计总成本调整为 2 亿元——也就是说,支出 1 亿元成本时,可以在瞬间从 33% 的完工进度变成 50% 的完工进度,收入在一张纸的作用下从 2 亿元变成 3 亿元,利润从 1 亿元变成 2 亿元。
而这张纸甚至不需要过董事会和审计,只要项目部出个盖章的纸就行,简直就是魔术,这个魔术叫做调减预计总成本。
这种调节方式有种寅吃卯粮的感觉,现在调减了预计总成本,后期的利润也会随之减少,所以未来要么是把总成本再调回来,要么就是调减收入,很像这个不过按照公司的回复,营收和成本下降幅度不符的主要原因如下昨天说的注意事项几乎犯全了。
总结起来,基建板块的公司我们需要重点注意以下三点:
五年基本可以涵盖一个工程年际调整的时间。如果这五年,企业的营业利润是稳步增长的,那么起码说明企业的合同量稳定,利润受工程进度人为调整的现象较少,经营也比较正常。
不过美丽生态是 2015 年底借的壳,没法看这么久远的数据,这里先放几个大户给大家看看
第二,我们要看已完工未结算的存货。
一个是看增长幅度和营业利润增长幅度的对照。依靠已完工未结算的暴增来推动利润,是需要特别小心的; 一个是看这部分占总资产比是否偏高,如果计提跌价准备的话对利润的损伤还是挺大的。
比如美丽生态,总资产 31 亿,其中有 18.9 亿都是存货,而存货中这部分的账面余额又高达 18.2 亿,计提了 1.3 亿的跌价准备根据问询函的数据,美丽生态在 2016 年末前完工百分比在 95% 以上的项目一抓一大把,都是没结算拿不到钱的这些都是风险点,一旦核销,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润就要遭受重击。
第三,我们要看企业财务费用占收入比。
企业通过大量成本支出推动营收和利润的时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现金流出。而很多现金资产不够充沛的企业,就会选择借钱解决这个问题,有息负债因此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利息)就会持续增长,提前消磨尚未落袋的利润。
大户们的财务费用占比是这样的而美丽生态 16、17 年的财务费用占比则分别高达 8.73%、7.62%。这个特征大家可以牢记心间。
我们昨天说“又见基建”,这个“又”字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梳理一下:
历史上,建筑建材 2000 年那波的大行情,是利率下行驱动的,当时存款利率从 3.8% 一路降到 2.2%,个股的基本面也不弱,小幅改善。当时领涨的公司是中钢国际、北方国际、华建集团、延长化建、葛洲坝。
2007 年的大行情主要靠资金驱动、提估值,公司的基本面都是大幅改善,杭萧钢构的大项目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当时领涨的公司包括杭萧钢构、山东路桥、葛洲坝、中钢国际、上海建工。
到了 2014 年这波,大家就很熟悉了,杠杆牛、国企改革、一带一路、沪港通,领涨公司主要是中国建筑、中国交建、葛洲坝、中材国际、粤水电等。
至于2018 年,基建行业估值已经触底,但行情能不能大规模地展开,还要看宏观政策层面的微妙变化。
历史告诉我们,板块来行情的时候,大小票都有机会。今天为了适应大多数非专业读者,我们主要讲一些普适性原则,个例无法兼顾,大家在看报表的时候要多结合公司自身的业务特色。
相信大家以后看工程建设类企业的年报会有更多思路。基建是大板块,能容纳很大的资金,财报腾挪的空间也比较大,大家在挑选自己心仪股票的时候,谨慎些总是好的。
资产软,负债硬,现金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