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格力 | 我道同中有不同

夏天,就是空调啤酒小龙虾,但是这三个关键词在股民眼里可能约等于格力、青岛和安井。“好空调,格力造”,这样深入人心的广告词使得多数国人在说到国内第一大空调制造商的时候都能脱口而出:格力(000651.SZ)。

那第二大呢?跟珠穆朗玛峰和乔戈里峰的段子不一样,第二大各位也很熟悉,那就是美的(000333.SZ)。但你要说美的有啥拳头产品,似乎还真想不起来,大家对美的的定位就是啥都有,啥都做。

美的格力到底哪个好,每次摆出这个问题,文雅的还会摆出证据链证明自己的观点,脾气爆点的已经开骂“XX就是个XX”,似乎二者真的就是水火不相容。但是让我们翻开二者的 2017 年的年报,你会发现,美的和格力悄无声息间已经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格力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主营家用空调、暖通设备、智能装备、生活电器、空气能热水器、工业制品等产品。”

美的说:“美的是一家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的科技集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与服务。”

但相同的是,朱江洪、董明珠、何享健,全都是靠自己打拼到今天的位置。

长话短说版

   1.二者未来发展定位不同;

2.格力为国资委控股,美的为民企;

3.格力净利率及空调毛利率高于美的;

4.美的应付票据及占比更高,话语权较强;

5.根据预收账款,美的可能进入营收增长期;

6.美的因并购活动商誉较高;

7.格力应收账款占比低,但坏账损失较高。

01
好空调,格力造

1988 年的朱江洪从广西调回家乡珠海,出任冠雄塑胶厂总经理,将这个远近闻名的烂厂带出泥淖,从塑料件到电风扇,到 1991 年的“格力空调器厂”,一步一个脚印,期间辛酸只有自己知晓。1991 年 11 月 18 日,格力电器一期工程开工奠基,也是格力电器公司正式诞生的日子,1996 年格力电器在深交所上市,坐飞机的速度。

1990 年董明珠进入海利空调器厂,这家经营不善的公司在 1991 年与冠雄塑胶厂合并,董明珠以基层销售业务为起点,追讨欠款、销售额大幅突破,从销售员到经营部部长,到销售女皇,到格力电器总经理,再到现在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这样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不可谓不励志。也正是因为这样一路拼搏向上的经历,塑造了董明珠言出必行、说一不二的强势性格。

董明珠在 2001 年升任格力电器总经理后,正式和朱江洪搭起了班子,十年的朱董配走出了格力迄今最辉煌也最传奇的十年,其中大战国美一直是为人乐道的一段历史

格力一直严禁经销商擅自降价,但 2004 年,成都国美因为价格战降低了格力一款空调挂机的售价,成了格力大战国美的导火索。国美老板黄光裕何许人也,04 年的时候刚登上胡润内地富豪榜首富的位置,也是凭自己本事浴血鏖战才捧起圣杯的大佬,如日中天,张扬强势。而董明珠的性格大家不能更了解,和黄老板不相上下。两个强势的人碰在一起还能怎么办,格力一怒之下停止向国美供货,而国美也要求格力立刻撤出国美各连锁店,并通知各地的国美连锁店清理格力库存。

格力自此退出国美销售渠道,尽管这条渠道占格力 10% 的销量。你很难说谁胜谁负,谁对谁错,国美起家就是靠着薄利多销,价格战是他的强项;而格力讲求游戏规则,要所有的经销商统一。只能说非常不巧,两个人的字典里都没有“权宜之计”这个词。

朱江洪性格低调务实,风格扎实稳健,而董明珠遇事果断,说一不二,这样完美的朱董配走到 2012 年也到了尽头,朱江洪选择退休,董明珠坐上了布满尖刺的铁王座,继续带领格力南征北战。

02
美的生活,美的享受

美的的创立年份要一直追溯到 1968 年,何享健等 23 人集资组建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何享健任组长,从 20 平米的厂房、从生产塑料瓶盖等小件开始,艰苦异常。

改革开放改变了多少乡镇企业家的命运,搭上早班车的何享健在 1980 年决定着重生产电风扇,就是看中了港澳同胞回乡时对家电的需求,和外商对家电投资的前景,风扇销量节节攀升。1981 年,工厂申请注册“美的”商标,有趣的是,当时另一个差点入选的商标名称是明珠。在风扇厂步入正轨之后,1984 年何享健斥资进入空调行业,成为国内最早的几个空调生产企业之一。

和当时大多数企业不同,何享健非常重视技术,重视到在 1991 年花 600 元月薪聘用一个外地博士生马军。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遍神州大地,国企还是不可动摇的铁饭碗,地域观念也远比现在封闭,能拿 200 元月薪已经是中上水平。

但有正确的付出,就有加倍的回报。到了美的三个月,马军博士就设计出了国内一流的高效节能空调器样机,企业订单突破 1 亿元。作为回报,年底马军博士还拿到了 14000 元的奖金,尽管后来马军离开了美的,但美的对人才肯花钱的态度深入人心。

进入空调领域没几年,美的电器于 1993 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五年间主营收入飞增 20 亿,是国内毫无疑问的家电巨头之一。2013 年美的集团与美的电器合并重组,在 2013 年于深交所整体挂牌上市。

03
管理模式

美的在2001年完成了MBO(管理层收购),从之前的公司联营转变成一家纯粹的民企,何享健和他的管理层成立美的真正的老板,持有 32.56% 的美的集团股权。其余公司高管例如方洪波也占有不少股权,并且何氏家族逐渐退出美的的管理,交由方洪波等职业经理人来负责

而格力则不同,从冠雄塑胶厂开始就和国企牢牢捆绑在一起,过去和现在的实控人都是珠海市国资委,管理层想要开展工作就必须层层沟通等待批复,2003 年的时候,因为格力电器风头太盛,集团公司甚至一度将格力电器的品牌授权给下属的格力小家电。这种国企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朱江洪一时坐在风口浪尖上,所幸董明珠力挺老搭档,据理力争,用各种渠道将格力电器品牌和格力小家电划清界限。

你能说一个公司中没有管理层的烙印吗?在矛盾到达顶点的时候,格力电器启动股改方案,所有证券公司关心的问题都是格力电器的原有管理层是否会受到影响,没有朱江洪和董明珠的格力电器能走多远实在让人心里没底。

所幸大人的世界只看利益,国资委也很清楚的认识到朱江洪和董明珠的重要性,于是 2005 年的股改方案中明确指出格力电器原有领导班子不变,次年朱江洪还升任母公司格力集团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裁和党委书记。这次权力斗争中管理层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董明珠在铁王座上也能坐的更安稳一些。

但未来如何,管理层和大股东究竟会不会再次产生利益冲突,冲突到何种地步,都是未知数。而管理层的烙印如此之深,如果董明珠后续无人,格力电器又该怎么办呢。

反观美的,何享健在完成 MBO 后轻松了许多,只要管理层拍板,说要收购库卡就收购库卡,说要收购东芝就收购东芝。可能是为了淡化个人烙印,可能是为了享受生活,可能是为了拥有旁观者的视角,何享健于 2015 年辞去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及董事职务,转交至方洪波手中,独子何剑锋也无意子承父业,仅担任董事职务,自行发展金融产业,美的全面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

低调的方洪波做事雷厉风行,说砍产品就砍产品,说裁员就裁员,董事局的亲属也毫不手软,高管独立办公室和秘书配备也大幅削减,现在整个美的集团只有副总裁以上级别才能配备秘书。

此后美的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研发和创新领域,希望能够跳出家电企业的定位,整体转型科技企业。

美的转型已经在路上,但对格力谈何容易,一个珠海银隆就屡屡受阻,一有风吹草动就见诸报端,难怪董小姐屡屡发飙放狠,你们说格力营收过度依赖空调,但只要董小姐想发展副业就不停被人 diss,微博新闻朋友圈,转型之路走的无比艰辛。

04
财报分析

一家公司的经营模式最终都会体现在财务报表上

很明显,二者业务线已经产生了很大差别。格力的空调营收占比从 90% 降低到 82%,但依然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美的的空调占比为 39.42%,其他消费电器占比 40.82%,收购的库卡相关的工业机器人业务有也 11% 的占比。

其实美的还在 2017 年年报中首次将智能供应链(物流)加入主要业务,根据年报,美的旗下的科技创新型物流公司安得智联已具备物流自动化的核心竞争力和能力优势,在 2017 年承接了天猫双十一项目,并于年底和京东物流共同打造了云仓项目。

格力也想把空调营收占比降一降,发展其他品类,也有过在冰箱和小家电上的努力,但由于品牌名称“晶弘”、“大松”和格力无关,大部分人都没关注过。而且格力目前的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内,出口占比不大,不像美的早有布局,通过收购海外巨头开利的空调业务和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搭建了全球营销网络,基本转型为全球运营的公司。

利润与净利率

看图,两家的利润增长都非常喜人,金额上美的稍强,但格力的净利率明显胜于美的,一个是美的的管理费用占营收的比比格力高了 2%,一个是美的的毛利率本身就比格力低。

单看两家公司的项目毛利率:

17 年格力的空调毛利率比美的高了 8%,可以看出格力在空调领域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定价能力都极强。

顺便看看美的的机器人业务,毛利率只有 14.48%,因为此项业务仍在较大的投入期,库卡并表后拉低了美的的毛利率。

应付票据美的的应付票据在 2014 年至 2015 年有大幅的提升,到 2018 年 Q1 已经达到 260 亿,格力为 101 亿。美的当前应付票据占总资产比稳定在 10% 左右,而格力此项数据在 14 年以后一直在 5% 左右。说明近几年美的在供应商和服务商处有更高的话语权。

预收账款美的近五年的预收账款逐步上升,在 2018 年 Q1 达到 145 亿,而格力的预收账款则是在较大区间内波动,没有沉淀下来。从预收款项的营收占比可以看出,美的此项目底部逐步抬高,高点也逐步升高的趋势,同比均处上涨水平,因此我们预期美的将进入一个营收加速增长的时期。而格力此项较为平稳,短期营收增长可能并不会大幅提高。

商誉商誉这块很好理解,美的前几年收购了库卡和东芝,商誉占比较高,287 亿,占总资产的 11%,格力则因鲜有并购活动,商誉为 0,没有任何商誉减值的风险。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美的此项近几年的比值一直在下降,现占比约为 9%,而格力一直保持在 3.5% 左右的水平。初看格力在此项胜于美的,但如果加入坏账损失,美的 17 年的坏账损失为 1.82 亿,16 年为 1.4 亿,同期应收款及其他应收款总额为 200 亿(0.91%)与 146 亿(0.96%)。格力 17 年坏账损失为 1.2 亿,16 年为 0.16 亿,同期应收款及其他应收总额为 2.82 亿(42.6%)和 1.75 亿(9.1%)。美的的坏账损失率明显更低。所以尽管格力此项的数值比美的低,但就风险角度而言,二者差距并不是很大。

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目前依然专精空调行业,优势也如广告词,在于对空调技术的掌控,还有成本控制和定价权。

而美的的全品类家电业务虽然没有格力的盈利能力强,但胜在量多,不会受到空调单一品类的过大影响。在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美的倡导的智慧家居也大有潜力,随着技术进步,有望进一步拉近美的与格力在电器业务的毛利差距。

虽然工业机器人现在还不太赚钱,但国内的机器人市场空间很大,市场对此块业务的想象空间也很大。所以市场在2018年给格力的估值是11倍,却愿意给美的18倍

而且仅就管理模式而言,小组更喜欢民企,因为治理结构相对更清楚的反映利益诉求,委托代理问题少一些。美的的管理模式是小组非常佩服的,可以说美的整体管理机制,领先了格力不止一个身位。

最后考虑到关于二者的争论较多,小组最后强调一句,利益不相关!利益不相关!没有持仓!没有持仓!就是客观评论分析,请大家理性对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