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再出发!
————
看了一下青岛啤酒公布的年报,利润增速挺不错的,但年报中有几个数据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来看下图:
可以看到,全国啤酒产能是逐年下降的,2016年之后青啤的产能与全国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青啤的净利润每年都能保持2位数的增长,2016年到现在青啤股价涨幅达到了186%,除了去年疫情消费股这波推升,大部分时间青啤估值也在提升,说明市场对于青啤净利润增长还是持续认可的。
看了一下华润和燕京啤酒收入和扣非净利润也有类似变化趋势。
啤酒企业之间技术差距不大,各公司之间拼的就是成本和品牌,运输成本是啤酒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半径十分重要,国内前五大公司已经在各个区域部署完生产基地和营销渠道,在自己的主营阵地占山为王,前5大公司集中度逐年递增,2017年前5大啤酒公司集中度就到了75%,现在集中度更高。互相很难撼动其基本盘。
华润啤酒主要阵地:四川、贵州、安徽、辽宁市占率均超过67%。
青岛啤酒主要阵地:山东、山西、上海市占率均超过70%。
重庆啤酒主要阵地:重庆、西藏、新疆、宁夏。
燕京啤酒主要阵地:北京和广西市占率均超过70%。
百威啤酒:江西市占率接近80%,湖北、福建市占率均超过50%。
很多人看了年报之后觉得青啤高端啤酒产能下降了,高端部分卖的不好,这样讲是不准确的,了解青啤的朋友都清楚,青啤不比重庆和华润这些直接并购高端渠道的啤酒商,青啤多数高端啤酒都是自己做品牌,所以渠道扩展上有一定困难。
在各啤酒厂蛋糕定量的情况下,想继续保持扣非净利润的增长,第一个是提价,第二个就是向高端啤酒进军,高端啤酒的毛利率是低端啤酒的2-3倍,随着高端啤酒销量的增加,也能极大带动公司的盈利能力,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在布局了,去年青啤和华润也都成立了自己的高端事业部主攻高端市场。
总的来看,国内的啤酒市场总盘子在几年前就见顶了,跟汽车、手机、电脑一样,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每年总产量都在下滑,各啤酒厂的营收变化也不大,未来各啤酒厂会从之前的跑马圈地扩规模,变成固守地盘提利润,卷不仅是个人的事,在企业端,卷的也是相当厉害的。
今天机构票和北上票降温,分化剧烈,身边小伙伴普遍反馈市场太难了,都觉得难,就歇一歇看看书,最近各大基金都陆续发布了2020年年报,报告中,基金经理会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行业进行展望,今天翻了易方达张坤的报告,讲得非常好,简单概括一下:
1)投资认识需要长时间的理论与实战积累,需要通过每天不断的阅读、思考、决策、纠错来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捷径。
原创不易,喜欢请星标+在看+点赞,常读公众号,不错过市场机会,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