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大国兴衰与财富征途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是美国的财富杂志每年针对世界各国企业评选的榜单,以收入为主要依据。20余年来,世界500强在各国分布的数量变化很大。下面的视频将带你窥见时代变迁的背后,那些大国的兴衰和财富的征途。
https://v.qq.com/x/page/u1352r1hvfv.html?start=3
1995年,第一份世界500强榜单问世。从1995年到2018年,这之间经历了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如果最后还能在世界500强里屹立不倒,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从这些年财富500强的名单变迁中,我们或许能够窥见顶级财富的秘密。
当时美国有151家上榜,而中国只有区区的3家。但看其发布的2018年最新榜单,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高达120家,与美国的126家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
美国上榜公司一直是最多的,在2002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一路下滑,2009年后上榜数量趋于平稳。
日本一度雄踞上榜数量的亚军。作为亚洲经济核心,日本创造的索尼、松下、日立、丰田等品牌家喻户晓。1997年,日本的GDP达到巅峰523万亿日元,换成美元的话是4.41万亿美元,当年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GDP才8.61万亿美元,日本的GDP超过了美国的一半。从人均GDP来看的话,当时日本是3.5万美元,美国是3.16万美元,日本已经超过美国。
在之后日本被房地产所裹挟,在泡沫经济最严重的时期,东京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持续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
2011年,中国赶超日本,上榜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增速在2006-2013年达到最高,13年以后增速减缓,但仍持续增长,2018年与美国的上榜数量差距仅有6家。
过去10年里,上榜财富500强的行业分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非银金融、商业贸易、医药生物的上榜公司的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增加,房地产和纺织服装行业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这些行业都是在过去十年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崛起的行业。而银行、通信、轻工制造、化工的上榜数量在逐渐减少,说明它们在经济大舞台上的重要性在被其他行业所挤占。
小组重点对中美两国的上榜行业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到差异还是很大的:
1. 能源、商贸、IT和银行仍然是上榜企业最多的行业。能源巨头在中美两国都分布不少,看来“家里有矿”还是挺重要的;
2. 中国制造业企业上榜较多,像金属冶炼、工程建筑、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中国的上榜企业不少,而美国鲜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上榜;
3. 美国第三产业的企业上榜较多,例如IT、保险、医疗和食品等,这些行业不少是关乎民生和发展的重要行业,中国在这些领域还和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
再把中美上榜的前十名拉出来,可以看出,美国上榜最多的是医药生物,有三家,其他上榜企业我们也都耳熟能详,如沃尔玛、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尔、苹果、亚马逊等。
而中国上榜最多的还是银行,四大行占了三家。大家熟知的BAT,阿里排名300,腾讯排名331,百度甚至没有挤入前500名。互联网给不少人带来饭碗,但是收入还是难以和一些传统行业相匹敌。
美国进入榜单前十家公司:中国进入榜单前十家公司:还有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虽然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上榜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在逐年下降。企业做大做强了,但是投入同样的资本,企业给股东创造的收益却在下降。一方面,这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重心从绝对值增长转向结构化转型的必然现象;另一方面,这些上榜企业投入相同的资本,股东获得的收益在逐年减少,追求壮大的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是否充足、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值得我们深思。
从1995到2018,从籍籍无名到榜单第二,数据背后是无数人的汗水结晶。经济起飞,生活起飞,从财富500强每年榜单的变化,你可以真真实实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崛起与腾飞,成就举世瞩目,作为一个中国人,确实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与自豪。
榜单上的企业,不仅收获了财富,更将自己印在了时代发展的画卷里。但我们也要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成绩之外还有更多可以拼搏的空间,我们在零售、健康、科技领域的发展依然不足。
从收入规模看,中国在科技和零售领域上榜企业总收入仅占美国上榜企业的1/3,亚马逊的年营业收入大约是腾讯的5.1倍,是阿里巴巴的4.7倍,还有巨大的追赶空间。和美国相比,央企和国企占据了上榜企业排名的大部分,我们衷心期待民营企业在这一波经济刺激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那些立志改变世界的民营企业家,在过去十年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从互联网到医药,从汽车到人工智能,十年光阴弹指一挥,水大鱼大,未来的十年,更多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