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家的故事
说到国内的房地产,大家总喜欢拿邻国日本举例子,毕竟这是一个绚烂于地产、凋零于地产的国度。小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讲日本衰退的书——《大衰退:如何从金融风暴中幸存与发展》。
否极泰来,盛极必衰。
大衰退之前的日本一路高歌猛进,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怎么可能贬值呢?东京上下班的高峰期,路边都是挥舞着钞票抢出租车的金融从业者;洛克菲勒、哥伦比亚影业、夏威夷,能买下整个美国的东京……当时日本国内都认为自己创造了新的经济规律。
但美国政经霸主的地位哪儿有那么容易撼动?一纸广场协议,美日德法英,五国联手给日元抬价,游客到了日本会惊异地发现厚厚的美钞只能兑换到少得可怜的日元。
与此同时,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依然势头高涨,日经指数一度爬升到了历史性的38957.44,泡沫膨胀到日本政府心里都没底,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日本的金融紧缩政策直接捅炸了天,自此迎来失落的十年。
看过日剧《半泽直树》的朋友大概能从剧中感受到日本泡沫一代的社会基调——出生于繁荣,成长于衰败,一路负重前行。日本的企业也是如此。《大衰退》一书的作者辜朝明,是野村证券旗下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日本经济方面颇具话语权。凭借着他对日本现实的深刻了解,创造性地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描绘了日本的整体衰退路径和政府对策。
对于美国1929年大萧条和日本90年代大衰退的传统解释是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是政府放松货币政策,向银行注入大量资金,让银行在雨天的时候也愿意把伞借出去。但是辜朝明认为,日本的情况不一样。
辜朝明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资产负债表衰退。
资产软,负债硬,泡沫破裂之后日企资产大幅贬值,但日本的产品还是存在大量外需,只要销售运作良好,依然可以产生盈利。所以日企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用每年的利润去填充之前的债务。
银行肯不肯在雨天借伞已经不重要了,债务多到企业需要五到十年才能还清,企业的经营策略已经从“利润最大化”转为“债务最小化”了,在降低债务水平之前没人有心思再贷款了。而银行没法往外借钱,资金都沉淀在银行内无法流通,慢慢就会产生通货紧缩。
这种时候只能靠日本政府出面,把银行借不出去的钱消耗掉,维持货币与国家体系的正常循环,避免GDP和国民生活水平的灾难性下降,企业同时“负重前行”,慢慢偿还债务。
辜朝明认为日本的企业用十年的时间清理了泡沫留下的混乱与漏洞,政府的应对方式是正确的,而当这段时期过后,当企业终于再次向银行贷款时,经济的复苏便开始了。
在野村证券工作多年,辜朝明的观点无疑是贴近日本实际情况的,资产负债表这样的切入点也是难得的。在外部,关心资产负债表的只有证券公司的分析员和银行的信贷主管,但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俯瞰森林的经济学家们又不去看资产负债表。
在内部,对企业真实情况心知肚明的企业高管又对这些问题讳莫如深:谁会大张旗鼓地宣告自己负债累累呢?辜朝明找到了一条独特而真实的解释路径。他也对后来的小泉政府做法嗤之以鼻——在他看来,无视企业根本不需要贷款的现实而使劲塞钱出去,是一种南辕北辙。
只有傻瓜才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经验,聪明人都是从别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以史为鉴为的就是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让过往的刀光剑影有它们铮鸣的意义。这本书有点专业,读起来有些枯燥,如果想要轻松一些,可以搭配《看邻人火烧》一起,感受一下隔壁走过的路。尊重知识,建议大家去网站上买正版,如果懒得看,这篇介绍稿其实也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