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的十倍股

昨天,公募大佬林鹏奔私后发了第一支产品,销售的十分火爆,轻松突破了150亿的规模。

林鹏的和谐汇一资产还表达了对当前市场的看法,其中特别提到了传统行业中的优质龙头值得关注:

“关于当前的A股市场,在新经济领域,消费、科技、医药等代表经济发展趋势的赛道已拥挤不堪;全部A股按交易市值加权的PE已创新高,且首次显著高于全部A股的中位数PE,显示市场交易集中在估值很贵的热门赛道,需要耐心等待更合适的布局时点。
但是,传统经济领域方面,尽管传统行业整体受疫情冲击严重,但在竞争格局层面,优质龙头正在和同行拉开差距。下一阶段,经济秩序回归正轨,这类公司会率先跨出困境抢占市场,且目前估值也处于低位,值得重视关注。
大佬讲的这几段,很到位!
把投资赚钱的道理基本讲透了,估值低是赚钱的有力保障,买的便宜慢慢等他变贵,这就是最重要的收益来源。但是估值低是不够的,必须还是好公司,优秀的公司,优质龙头就是核心资产,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
过去几年的暴雷潮,又便宜又好已经不够了,大家可能还得关注“真”,康美和康得新其实都是曾经看着又便宜又好的公司,但是真实情况却糟糕透了。
我们经常说关注又便宜又好又真的公司,为此还做了摸鱼100的清单,财报高分150,机构150,北上50,都是基于上面的思路做一些延伸,降低投资分析难度,在一个大概率正确的池子里,探索十倍幸存者、超级大牛股这种偶然性的边界。
同样的还有今年提了几次的隐形冠军,就是传统行业优质龙头,估值相对不贵、基本面良好,在某个细分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相对来说不为公众所熟知。这跟林鹏总的思路其实也是一回事,大家的分歧主要在领先和优秀的理解上,行业未来演进的判断上。
这都是发现赚钱机会的思路,圈子里的小伙伴有事没事讲认知,动不动比拼认知,其实就是上面讲的这些玩意。

举个例子,东吴证券出了一篇A股十倍股的报告,在机构里面传的挺广,还有人转发给我。这篇报告就是筛选A股从2000年至今曾创十倍涨幅且至今表现优秀的120家公司,总结归纳这些公司的财务特点。

核心结论是需要公司业绩稳定增长、高ROE、高毛利率,现金流充裕等。这其实就是隐形冠军的标签化,让优势都变成标签,这也是我现在搞技术开发在做的事情,都是希望能够更快的消化信息,更有效率的理解公司,更深刻的发现优势与劣势

好公司好股票的很多特点真是相近的。

隐形冠军公司相对年轻,多数上市时间不满10年,所以我们统计他们2015年-2019年五年间的财务数据,与东吴证券统计的A股十倍股进行比较,其中柏楚电子上市较晚,仅统计2016年-2019年的数据。

隐形冠军ROE的中位数是13.1%,与A股十倍股的ROE中位数12.8%相当,远高于全部A股的6.6%,好公司首先要能持续挣钱,优秀的ROE证明了这一点

主营业务持续挣钱,还体现在强劲的现金流上,隐形冠军经营现金流净额占收入比例的中位数是10.8%,略高于A股十倍股的9.4%,明显高于全部A股7.9%,充裕的现金流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是企业成长扩张的发动机。

产品竞争力则体现在毛利率上,隐形冠军毛利率的中位数是27.9%,A股十倍股则是30%,明显高于全部A股22.6%。

投资做到最后,大道至简,好公司的标准都是相通的,优秀的企业最终会获得资本市场好价格的认可。

但是东吴报告还有一个点,特别触动我,就是它列了一张表:

大牛股是捂出来的,3-10年才能见证一个大牛股的诞生!

能把一个头寸拿住很久,真挺难的。不信你问问身边的人,那些满口怨言的老股民,都是在错误的股票上持续好几年坚持错误,最后心态炸了,退出市场。

越亏越多的散户,大部分做到了紧紧抱住不放,稍微解套就跑路,然后开始下一轮深度套牢的历程,不断循环。

市场很大,好公司很少,出发的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这也造成了当前高换手、生怕挨打的交易风格,根本不给公司慢慢走出来的机会。

而那些在好公司上坚持的投资者,尤其是能低位持有1年以上,面对盈利也不换票的,心态已经赢了,拥有财富是很自然的事 。

市场的不公平和残忍,其实最后都是人的问题。

隐形冠军的历史文章,这里也贴一个链接:

隐形冠军:1.5万亿来了!
超额收益跟踪:离开3400的第一天。。
巨星科技:默默翻了个倍。。

原创不易,喜欢请星标+在看+点赞,常读公众号,不错过市场机会,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