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汽集团周五发了个公告,跟华为合作造车的项目要落地了,投资7.88亿元,首款车为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华为的汽车业务最近进展不断,4月份与北汽合作发布阿尔法S,是展现华为汽车技术的首款量产车型,华为通过这一步棋,完成自己的产品打样。
接下来很快又与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赛力斯合作,推出了搭载华为 DriveONE 三合一电驱系统、华为智能驾驶舱HUAWEI HiCar、华为鸿蒙OS系统的新车型。
这次不仅是技术合作,还在渠道上有创新合作,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车型入驻华为旗舰店,华为旗舰店负责引流,赛力斯负责后期的车辆交付与售后维修保养,这种销售模式,让市场眼前一亮。
华为、宁德时代、长安汽车将联手打造一个高端汽车,预计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年底实现量产,加上2023年量产的广汽华为合作车型,后面两年华为汽车这条线都将有持续性的事件刺激,资本市场现在给了华为概念很好的反馈,后面也会有资金持续关注。
华为汽车业务走得路线就是“软件定义汽车”,做智能驾驶的主要玩家其实都明白,那些纯造车的主机厂将来是不赚钱的,就跟装配商一样,真正赚钱的还是做系统的。特斯拉是从硬件切入,然后将硬件价格不断打低,抢占市场后,靠软件赚钱,但华为的路线就是上来直接不造车,做系统解决方案。
一方面,华为布局最核心的硬件技术,华为的口号“Huawei inside”跟英特尔当年在计算机领域的口号很像;另一方面,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是领先的,目标是做成类似于手机里安卓系统的角色。目前来看,华为的软硬件实力,确实能支撑它成为智能驾驶领域“英特尔+安卓”的野心。
广汽与华为合作造车的公告里,特别提了要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这个方案的内涵就是 1+5+N,1个计算与通信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激光雷达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华为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主要就是围绕着5大智能系统: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随着造车业务不断发展,这个合作清单也有不少变化,我们从上市公司的公告与互动里,梳理华为在这5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最新进展情况,大伙可以点击文末【在看】,公众号菜单栏回复【华为】查看清单。
梳理的时候发现智能车云与智能网联结合比较密切,它们都是未来通信、物联网市场的重要应用场景,具体涉及到的业务包括射频V2X、物联网模组、天线结构件等,智能驾驶的发展会给这些产业链带来机遇。
在智能车云上,华为深度合作的上市公司还比较少,有少数上市公司称自己与华为在智能车云上有合作,但披露的具体细节不多。
华为的智能车云服务包括自动驾驶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等,目前已经推出Octopus八爪鱼系统、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等重要产品。这一块合作领域暂时还没看到被上市公司占领,上市公司如果切入进来,很可能就是发展的好机会。
1)周末听朋友说,现在美团打车特别便宜,给司机的补助还不少,估计是有点趁X病,要X命的意思。说起来,网约车这个行业,从最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一种激烈竞争的状态,跟很多其他的互联网领域不太一样。我觉得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约车行业转换成本很低,不管是用户,还是司机都一样,基本就是哪家优惠多就去用哪家。
2)亿纬锂能在锂资源上搞事情,拟1.4亿收购金昆仑锂业28.125%股权,并分期投资不超过18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其中第一期建设年产1万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
现在锂盐供不应求,价格很高,中游的电池厂如果没资源的话,就是受制于人,成本压力很大,亿纬锂能这回布局的资源是青海的盐湖,3万吨的锂盐产能在盐湖提锂企业里面已经相对来说很高了,就看公司能造得咋样。
3)两家直播平台不让合并。这个案例一出来,以后互联网平台通过合并,减少竞争,提价赚钱,这条路可能就很难走了,这其实对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产生情绪上的利空。
4)在昨天举办的储能安全专题研讨会上,有关部门人员表示,将编制《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等多个政策文件,同时持续推进试点示范。
储能是我比较看好的赛道,因为碳中和的目标会给储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现在政策也在持续推进。目前行业还在产业化发展初期,虽然机遇很大, 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最常见的就是电池热失控带来的事故,随着技术进步,如果能解决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行业就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行研小哥梳理华为5大智能系统的合作伙伴最新进展情况,大伙可以点击文末【在看】,公众号菜单栏回复【华为】查看清单。~口令有效时间只有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