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罚会计师!
给康美药业做审计的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磅处罚!没收业务收入1425万元 ,罚款4275万元,相关人员还有各自的处罚。
康美造假早就被实锤了,正中珠江在康美造假中扮演了帮凶的角色,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正中珠江对康美的审计存在诸多缺陷与不当之处,在康美做出虚增收入等虚假行为时,依旧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确实该重罚。
监管部门一直强调对财务造假零容忍,领导最近发言时表示,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始终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在审核中对信息披露质量严格把关。
其中还特别点名了中介机构,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正中珠江这个事因为案发在新证券法实施之前,所以对个人的处罚金额是按照2005年证券法来定的,我们看到的金额相对较轻。新证券法实施之后,处罚力度将会大大增强, 加大惩处力度,给与这些坏人们有力的制裁,能有效减少造假的行为。
这周末出了好几个监管条线的新闻,大意是注册制不会像以前那么松,企业按照注册制对接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和中介按照审批制对接企业,上市比以前要严格,搞猫腻的重罚。
老读者知道,2018年我们就对康美进行过预警,后来把那一套财务分析方法论进行了自动化,也就有了现在的财报小助手。在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我们也要用好各种财务分析的工具,避免踩进康美这种的大坑里面去:
————
上周机构小伙伴有个讨论挺多的事,是雪湖资本招聘分析师,年薪百万美金。
这已经不是雪湖资本第一次这么豪里豪气了,17年的时候,就传出雪湖以6万元月薪招聘实习生,要知道,那个时候金融圈的实习生,实习工资不够交房租的一抓一大把,不倒贴钱都算待遇相当不错了。
雪湖资本高薪招人,肯定离不开公司的业务发展。之前瑞幸一战,坊间都传言背后的中资大佬就是雪湖,后来雪湖还跟浑水干起来了,各种顶被浑水空的公司。中资江湖的水很深,瑞幸扬名立万,后续赚大钱还得靠多头头寸。
我们在1月初的时候,跟大伙聊过港股市场发生了一个罕见的商战,主角之一正是雪湖资本。
当时,雪湖资本盯上了老外的资产——美高梅中国,美高梅中国在港股上市,主要业务是旅游酒店菠菜这些,在2020年初的疫情冲击下,股价大跌。
雪湖出手抄底买成了最大的公众股东,持股7.5%,同时公开写信向公司大股东美高梅国际“逼宫”,要求大股东交出20%的股权,引进一位战略投资者。
这20%的数字可不是随便来的,因为美高梅国际持有美高梅中国56%的股份,牢牢地掌握着控股权,而公司二股东是何超琼,看这个姓就大概能猜到她是赌王的女儿,她的持股是22.5%,把几个数字一合计,就是:
22.5%(何)+7.5%(雪湖)+20%(战略投资)=50%
拥有50%的股份,就意味着可以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虽然雪湖没有明说,但只要看一看这个数字,大家心里其实都有个底了。当时,美高梅国际的回复是没有计划进行重组。
最近,这个事的进展不断,从今年二月份以来,雪湖资本及其掌门人马自铭在美高梅中国进行过一些操作,总体以继续增持为主:
何超琼也有出手,她连续减持美高梅国际的股权。2月16日,减持了100万股,套现2.76亿港元;2月24日,继续减持145.51万股, 套现4.4亿港元。虽然不是直接相关,但也有些施压的味道。
在美高梅这边,美高梅中国频繁出手回购港股,最近已经累计回购了公司0.23%的股份。
这个局我暂时没有太看明白,马自铭和何家大概率是一致行动人,背后还有产业大佬等着,在盘面上买香港卖美国,小步搓来搓去。美国母公司在港股绝对控股的情况下,连续回购,既不是在弱市环境中维护股价,又看不出明显的战略意图,搞不太明白。
小伙伴们有谁知道更内情的信息,或者靠谱的推断,欢迎留言。
这场股权大战爆发,有一个关键的行业背景。2002年之前,澳门的菠菜行业属于垄断经营,2002年澳门结束了菠菜业的垄断经营,陆续发放了六张牌照,三张主牌、三张副牌。
当年,何超琼跟美国的美高梅国际合作,投资并在澳门设立美高梅中国,并帮助美高梅中国获得六张牌照当中的一张副牌。当时何超琼与美高梅国际各持股50%,2011年,为了能让美高梅中国满足在港股上市的监管条件,同时也可能是为了套现一部分,何超琼做出退让,让自己的持股比例降低到了30%以下。
本来双方的合作相对愉快,但是最近,澳门菠菜行业即将洗牌,六张牌照将在2022年6月到期,新发布的牌照大概率将不会再有副牌,也就是部分玩家要出局了。
何超琼目前还通过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了另一家持牌菠菜公司——澳博控股,澳博控股持有一张主牌。
之前马自铭就提到何超琼和产业大佬能帮助在下一次牌照洗牌中拿到准入资格,但是现在变化依然很大,我一直在等马自铭说的先礼后兵的兵,持续追剧中。
欧菲光集团创始人表示,不会因特定客户业务停止而倒下,一年内让外界对公司改观。没了苹果的订单,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了苹果产业链的概念,估值体系也会调整,要想让外界改观,不拿出点实际行动可不行。
周末看了几份报告,主要是汽车智能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发现都挺有意思。汽车智能化还在下跌路上,装配式建筑不算贵,感觉这波调一调会有好机会出现。
原创不易,喜欢请星标+在看+点赞,常读公众号,不错过市场机会,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