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结束,大家节日快乐!
赚估值的钱,本质上是均值回归,从负泡沫回到正常价值甚至正泡沫。一个板块、一个公司的估值定价,是不断在变化的,跟海潮一样,高低起伏,不断在变。正是因为市场不断在变,所以定价误差经常出现,我们常说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其实也是在讲这个事情。
等到估值足够低了,就会吸引到投资者的目光,有人开始买入,板块的情绪和热度逐渐上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买入,赚钱效应越来越好,就有了估值回归。所以估值回归的原因是过去存在定价误差,过去的定价错了,所以才会有估值修复的过程。比较典型的就是金融股从2013年以来的估值回归,从深度折价,到回到净资产以上,很多机构投资者赚到盆满钵满。
估值回归的前提是这个板块的估值处于低位,处在低位,东西足够便宜,低估值一直是个比较重要的收益来源,长期看能持续跑赢市场,大量的实证研究都支持了这个判断。但是回过头来看,金融股在深度折价的时候,为什么无人问津呢?
为什么当时的机构没有去买?有个机构小伙伴跟我们说,其实很简单,不赚钱!大家都觉得时机未到,并不是因为金融股的估值太贵不值得买,也不是基本面太差不能买,而是因为盘子太大,涨不过小盘股。
公募基金的考核机制决定了大多数基金经理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如果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买了金融股,结果年底收益跑不赢别人,工作都要没了还谈啥价值投资呢?所以大家都觉得金融股处在价值洼地,不买的的原因是还没开始涨。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板块开始涨,那么很多投资者就开始慌了,大家手上都没有筹码,集体涌入的时候就是很大的一波行情!
2013年8月发生了著名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因为一个失误,用了几十亿的资金就把一堆蓝筹股干到了涨停,更是吸引了一堆跟风资金猛打银行板块,上交所的银行板块,除了建设银行基本都触到了涨停。
说白了机构也是跟风的,一旦银行被买起来了,为了排名不被落下,其他机构也会赶紧加大配置,也就是产生了估值回归。那些被低配的行业,只要进入正向的循环,就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总结起来,冷门、人少、足够便宜、东西要好。
因为这里用的是申万一级行业,所以有些行业的低配不那么明显。当我们查看申万二级行业的配置比例,有两个行业引起了注意。
第一是传媒,传媒可以划分为文化传媒、营销传播,互联网传媒三个二级行业,其中互联网传媒是处于明显的超配,而文化传媒是低配。
文化传媒的配置变化十分明显,2014-2016三年是明显的超配,大家应该还能记得那些年传媒的火爆行情。而最近两年的传媒行业一直在跌,公募基金也大幅降低了配置比例,目前处于明显的低配当中。
从估值上来看,文化传媒已经跌至低估值区间,目前估值比过去10年70%以上的时间都要便宜。文化传媒作为申万二级行业,其下面又有4个细分的三级行业,其中的平面媒体目前的估值分位为5%,也就是说这个细分板块比过去10年95%的时间都要便宜。
另一个低配的细分行业是汽车零部件,汽车行业这两年的销量增长不景气,整个行业都没什么热度。现在随着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不断地出现了各种利好消息,行业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尤其是智能驾驶、汽车电子这一块会带来大量的增量市场。
小伙伴们多探索一下公众号菜单栏,你们买过的课程、财报工具、小组社群,都在那里哦,小姐姐等你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