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分手费是三个涨停板
ST辉丰最近走势非常强劲,前几天已三连板,明显受到了市场资金的关注:
但原因并不是市场重炒垃圾股,而是由于辉丰在18年12月29日悄悄发的一个公告——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股权转让协议:
这个公告信息很简单,辉丰从朱光华收购科菲特24.39%的股权。收购后,辉丰总计持有新三板公司科菲特75.61%的股权。
朱光华是谁?辉丰和科菲特又有什么爱恨情仇?为什么这个看起来非常例行公事的协议会引起股价这么激烈的变化?辉丰曾经盈利能力超强,几乎年年都被当做高送转标的翻炒一波,为什么一朝被ST?
这一切,都要从8年前说起。
2011年,由于化工行业政策的持续收紧加上下游需求不景气,已经艰苦创业8年的科菲特遭遇了经营危机。正在科菲特创始人朱光华一筹莫展时,同在盐城大丰盈利能力突出的辉丰股份向科菲特伸出了橄榄枝,出资3000万认购科菲特新增股权。辉丰持有51.22%的股权,成为科菲特的控股股东,而创始人朱光华的股份被稀释至24.39%。辉丰入股后,仍让朱光华负责公司的运营,同时也派驻了相关财务人员负责科菲特的账目。
业绩对赌协议通常是收购时的附属品,毕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出资方通常要原股东允诺公司接下来的业绩,来确保自己没交“智商税”。入股时3名原股东也与辉丰签了“抽屉协议”,对2011年至2015年的业绩进行了承诺,若未完成将双倍现金赔偿辉丰。
辉丰在科菲特处于逆境的时候雪中送炭,也有自己的算盘——布局公司上游产业链。作为农药公司,辉丰所需的重要原料是农药中间体,而农药中间体联苯醇正是科菲特的主要收入来源。
对辉丰来说,兼并上游供应商的目的就是控制原料成本,让公司的经营不会受到上游供应商价格波动的影响。关联交易是财报审计中非常关键却又难以核实的一环,向自己的子公司采购,价格到底定的高了还是低了,这里面空间、学问都很大。
据朱光华的律师称,辉丰在入股科菲特后,利用自己大股东的地位要求科菲特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他们销售原料。朱光华称,自己上有辉丰的压制,下有业绩对赌的条款,进退两难。
这些说辞法律还没有定论,小组无法判断。但可以推断的是,辉丰和朱光华的梁子算是结上了。朱光华认为,辉丰救命之恩是假,夺人家财是真;辉丰认为,朱光华忘恩负义,决定联合其余两位股东,废掉朱光华。
但其实,科菲特在被收购的5年里,仅2015年未完成业绩承诺,朱光华的赔付金额也只有不到200万。但是心结已在,业绩对赌期结束后的2016年,科菲特新三板挂牌了,朱光华与辉丰的矛盾也彻底激化了。
2016年10月,科菲特在进行新产品研发时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随后朱光华便以生病为由未在公司出现。
次月,科菲特董事会紧急召开会议,免去了朱光华的总经理职务,由科菲特董事长、辉丰股份副总经理奚圣虎担任总经理。朱光华并未出席。
被排挤掉的朱光华当然不可能再支持由辉丰带头的任何事项,2017年科菲特召开两次会议,给出了收购异议股东股份的条款,作为异议股东之首的朱光华,当然投反对票。
2018年1月,辉丰在回复深交所函件时称,子公司科菲特存在虚假销售的情形,由朱光华主导,自己并不知情。
朱光华同时也在起诉辉丰,称虚假销售由辉丰主使,并控告其利用控股股东的便利,通过低价采购、委托加工的手段侵占科菲特中小股东利益,要求辉丰赔偿其对应股份的损失1900万元。
科菲特虚假销售、辉丰虚增利润的情形已经坐实,但至于谁是主使,双方各执一词。双方撕咬的结果,让更多见不得人的事实浮出水面。这时候,或许双方都已不再理智,谁赢谁输太重要了,争的就是这口气,哪怕自损八百,也必须伤敌一千。
而科菲特,就是他们双方的棋子。
2017年12月,科菲特被群众举报厂内挖出危废50余吨,但企业未被查处。2018年1月,群众通过律师致信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反映辉丰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至于群众是谁,来自朝阳区还是大丰区,小组不得而知。
2018年2月,科菲特起诉朱光华,在其任职总经理期间,擅自指示公司相关人员违规进行新产品试验,发生闪爆事故,要求赔偿275万元。
3月,环保督察组进驻辉丰开展专项督查,发现辉丰环境违法严重,于4月正式向辉丰发送行政处罚书,并于5月10日勒令停产。
3月22日,辉丰派至科菲特取代朱光华的奚圣虎被拘留。4月27日,因严重污染环境案,辉丰股份董事、副总经理季自华被公安机关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随后,朱光华也因涉嫌污染环境罪,被执行指定监视居住。
在公司停产后3个月,辉丰股份戴上了ST的帽子。
至此,辉丰、朱光华以及他们共同的科菲特,已经鱼死网破。
几日前,辉丰的一纸公告称,朱光华同意将剩余科菲特的全部股权出售给辉丰,公开信息没有披露朱光华能拿到多少钱。
八年的纠缠,辉丰终于完全控制了科菲特,踢走了朱光华。但自己,也从盈利明星陨落,被钉在了财务造假、环保违法、ST公司的耻辱柱上。
而朱光华,在绝望之时被营救,在营救之后百般布局、权斗、控告,最后,还是拱手交出了自己经营16年的企业,这个企业已经千疮百孔。而自己,在涉嫌违法的同时,还被控告背负着一条人命。他带走的,不知是悔恨、还是轻松。
缘断于此,两败俱伤。
如果时间回到8年前的那个夏天,不知道一筹莫展的朱光华还会不会收下辉丰递来的橄榄枝。
ST辉丰3个涨停背后,市场资金的想法很单纯,造假、环保,这些负面因素都已经在辉丰的价格中有所体现,既然现在辉丰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钉朱光华,股权关系理顺了,公司的价值理应得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股权转让后5天,辉丰再发公告称,公司部分车间已完成整改,开始复产,公司运营逐步走向正常。
资本市场中总有那些开头适逢其会,结尾渐行渐远的故事,小组不知道出局和复产之间,是不是巧合;小组也不知道双方相斗多年和违法真相被揭露,是不是巧合。
小组只希望自己能发现更多类似的财务造假,给投资者减少损失;希望少一些违规操作,避免生产事故和人身伤害;更希望辉丰这次的环保整改是真的落实,还大丰百姓一个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