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15年,还你一个世界级企业

今天是深圳特区的大日子,小组前段时间和大家聊过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头兵——深赤湾,今天聊聊另一家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成长起来的公司,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当年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一起,是深圳成立的最早的三家企业之一,带着浓浓的“蛇口系”印记,正如袁庚老先生说的,“自出娘胎就先天具有适应国际化市场经济的功能”。

中集集团是从特区最西端的蛇口工业区成长起来的国际大企业,很有深圳特色,混合所有制基因,由职业经理人主导。招商局集团不控股,只占 24.56% 的股份。1994年以来,董事长来来去去换了好几任,但公司的掌舵人一直没变过

麦伯良是当年袁老的秘书,也是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招商局,后来又到中集当技术员、工程师。靠着出色的业绩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步做到管理层、到中集的代总经理。有一次事故被轧断了两根脚趾,但麦伯良第二天照样在医院开调度会,不能不让人钦佩。

袁老退休后,麦伯良从他手中接过中集总裁帅印,从那以后做了 24 年的总裁,时间长到麦伯良的儿子都跟他开玩笑,说“中集就是你的大儿子!”这话倒也没说错,中集在麦伯良的手下这么多年,经营战略的稳定性自然没的说。

中集是从传统周期性业务起家的,它的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化装备、海工等业务占比较大。但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公司意识到经济周期对公司经营影响太大了,周期低谷的时候温饱都有问题,所以有意发展自己的非周期性业务,如物流、空港等,来平抑经营业绩的波动。

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发展历程如下:前些年整体经济不好,中集集团的传统周期性业务也很衰,最近几年开始回血了:一个原因是,16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周期性行业景气度上升,能源化工、海工业务需求逐渐恢复;另一个原因是,03年开始是设备生产高峰,估摸着15年过去了,设备也老化要开始更新了,像集装箱一类的需求就有明显增长了。

公司在能源装备这一块潜力不小。在一些运输车之类的移动设备的能源选择上,油转气或者气转油还是蛮容易的,今年原油价格突破三年高点,油价太猛,相比之下天然气就划算多了,中集集团旗下的中集安瑞科(港股上市)有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油价大涨给它的业绩带来了助攻。

还有海工设备,是“大国重器”的典型。前几年油价低迷,各种钻井平台都过得惨兮兮,石油公司也不去海洋里加设备开采石油了,海工装备需求量降至冰点,海工装备建造商都血亏。行业低谷的时候总是兼并收购特别多,一些现金流控制得比较好的公司趁着大家都不好过的时候,四处扫荡便宜货。中集集团也没有错过,从2008年到2013年,花五年的时候收购了当年的烟台造船厂,现在的来福士。现在油价涨回来了,海工装备的制造商生意来了,好日子也不远了。

而公司的非周期性业务也在稳定发展,像物流、空港等,大多是孵化一个剥离一个的思路,在孵化成功后,资产整体出售或板块独立上市。现在不少小区门口的e栈快递柜,就是公司在物流领域的探索成果,最后卖给了顺丰丰巢。地产业务引入碧桂园的战略投资,空港业务则注入了中国消防。为什么要从集团剥离出来呢?这要从资本市场为什么给公司业务的整体估值有折价开始说了。

中集是多元化经营的典型,目前做到全球第一的领域有19个。它的业务线很多,每个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行业龙头。但是这些业务全部放在一起,市场却不喜欢了,给它的估值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公司就不愿意了,凭什么1加1还小于2了。所以这些年来,公司开始有意地进行分拆上市、资产整合。旗下做消防装备的中国消防就在香港独立上市了,最近又开始推进车辆业务独立上市。目的也是希望市场能对公司的资产价值和业务进行重新估值,实现价值再发现。

而说到价值再发现,最有潜力的莫过于中集集团的大量地产

公司经过在深圳这么多年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优质土地,根据深圳及国土资源规划,中集在深圳、上海等地的大量工业用地都有转为商业用地的可能。这个中集的子公司已经有实现的了

和小组之前分析过的另一个隐蔽资产股欧亚集团一样,中集集团早年的地产拿进来的时候都很便宜,现在不一样了,每一块土地都闪烁着时间的价值。如果公司旗下的非必需用地都这么玩的话,公司保守也有约 200 – 400 亿的增值价值,光靠着卖地都能重造一个中集集团

麦伯良是1993年当上了中集的总经理,当时正值南巡讲话后的下海热潮,与麦伯良同期的陈东升、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等都在往后的时光里成就了一番事业。央视曾经采访麦伯良,他在《对话》节目中说“给我十五年,还你一个世界级企业”,畅谈中集国际化经营的历程。

如今十六年过去了,中集在二十余个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小组推荐大家都看看中集麦总在对话节目的系列视频,复盘中集35年发展进步,感受到的绝对不仅是中集的变化,更是深圳的变化,向前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