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都写了,就这样漂流一生

小组之前说过自己头像的意义,这是一条边际递减的学习曲线,和一条边际递增的财富积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终将相遇,鱼自然就出现了。这条鱼就是吴晓波老师所著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的鱼。今天周五,跟大家推荐吴晓波老师的另一本书——《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穆老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拐点上被时代推搡的人,总想抓住一些确定性,而历史则能给我们看清脚下道路的神奇力量。在横向与世界对比、纵向与自身对比的过程中,你会惊讶的发现,今人的迷思,古人其实都经历过。当我们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拼图一点点拼凑起来,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现在。

吴晓波在书中说到,“统一是一个宿命般的、带有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是考察所有治理技术的边界”。而上位者除了享受生杀予夺的权力快感,还要不断在各种势力中迂回博弈,玩脱了就只能死。每次变革都是为了改变既有的利益结构,而被触犯的那一方自然会以各种形式反击。本书将中国历史上的博弈的主体总结为四个利益集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

这四个利益集团从未改变,从天下粮仓到山城,从沈万三到白毛女,历史就是一面被打毛的镜子,你总能从中窥到现在模糊的影子。

汉武帝登基后大搞高度集权,举国之力让汉朝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霍去病和卫青连年征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穷兵黩武的结果就是中央用度不足,把文景之治的积累消耗一空后,汉武帝开始推行国营经济制度

怎么做呢?说实话大家也不陌生,影视剧作里经常演:一来由官府垄断了盐、铁、酿酒、茶叶和烟草等产业,有了中央的支持,盐铁产业自然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铁器的制造技术,在武器装备上就远高匈奴水平。二来大搞统购统销,由中央管制物价,从零售到批发,中央政府控制了全国重要的物资流通利益,剥夺了地方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三则要求大家如实申报财产,要向中产征收10%的财产税,民间举报有奖,被举报者的查实了就要抄家,一时国库充盈,就连上林苑里也堆满了抄来的财物。

然后呢?官制的民用品质量低劣,还要强制民众购买,搞得民间怨声载道;举报中产则完全透支了民间信用,没有人愿意储蓄,能玩就玩,能吃就吃,存到最后也不知道会交到谁手里。大汉虽然兴盛一时,武帝晚年还是黯然颁布了罪己诏。

看着熟悉吗?当时的儒生也提出过质问,但变法者桑弘羊提出的三个问题却无人能答,甚至到了今天也还是无法规避的问题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我们的省县乡行政区划和户籍登记制度都是商鞅玩过的。还有统销统购、中央调控物价、财产税申报、计划经济、中央养兵……很多制度都是前人在鲜血和动乱中一步步总结得出的。王莽更是连共产主义的雏形都实践过了。

又比如公有制,春秋时期管仲就已经提过了——“官山海”,山里的铁、海里的盐,都由官府垄断。盐业是专卖制度,民间自由生产、官府统一收购统一提高售价,官商都能开开心心吃到肉;铁业就是国有民营国三民七分成,可以看做是 30% 的所得税。汉武帝搞的产业垄断其实也是吸取了前人的经验。

其实很多知识大家在初中历史课上都有接触过,但一来当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二来对社会现实体验不深,无法理解那一个个时间节点的深刻意义。现在回头跟着本书一起看,就能看到特定时期背后的经济逻辑与实质。邓公当年也是围绕着时代背景说的“发展就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

吴晓波在总结了历朝历代的经济体制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很可能是一次以自由市场化为取向、以维持统一文化为边界、在民主法治与中央集团体制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非西方式改革”,但“这次变革的时间长度很可能超过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长度”。

结合最近的新闻和年轻人的储蓄情况,大家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安稳。不过不必过于沮丧,吴晓波还在末尾提到了四股新势力: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时代和科技在进步,互联网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没有人能够清晰地告诉我们,二十年后的中国将是一个怎样的模样”。

生活从来就是一件苦事,这三十年我们已经享受了不少时代的红利,不管前路如何,存好子弹和信心才有可能越过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