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我考上北大,昨晚堂弟考上清华 2020年7月23日 / 高考出分了!堂弟总分681,宁夏全省第7,特别高兴!14年前,我狗屎运比较好,甘肃省状元考进的北大光华,昨晚我把堂弟的成绩发了朋友圈,身边不少问教育秘籍的小伙伴,今天我们扯扯高考和教育。 我爸老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现在也这么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越来越好就可以了。爷爷、姥姥分别是农村老师,都在农村搞基础教育,运气好,我的父母考上了大学,后来我的叔叔也上了大学。在八十年代,大学本科文凭还不算普遍,老爸老妈爱读书会读书确实是真的,家里常挂着一副书法,老爸自己写的“家传笈囊崇论语,时俗移晷品汉书”,大概就是这么个氛围。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我考的全市第二,第一是个跳级生,比我小几岁,真的干不过,我熬夜都不行,天赋真是太强了。当时我们高中的北清名额很少,能上一个就不错了,高考那年,她考了理科全省第二,要不是当年慑于她的天分,我估计会继续坚持学理科。 堂弟这边,他和我的个性不太一样,但是父母也是大学生,接受的熏陶和走过的路线比较接近,家庭氛围真的很重要,必须有个勤学向学的环境。 他初中升高中的那年,我路过银川请吃饭,聊学习方法,当时聊了整整一个下午。我推荐了很多书,也分享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论,算是倾囊相授,今天高考这个结果,当时的付出真是很有回报!我挑重点也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家里有娃小伙伴能有些启发。这些内容其实不仅仅能用于高考,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研究,其实都是通用的。 高中老师管,大学自己管,工作老板管。这其实就是人生三阶段,目标、责任、权利结合的故事。 整个K12阶段,生活都是比较简单的,这个简单是因为目标。很多人觉得学生阶段好难,其实一点不是这样。在学生阶段,一般人啥事都不用操心,把考试搞好就行了。 老师带着学,家长做后勤,自己跟着走。 跟着走,是名言,这真的是最简单的事情。想想现在大家一天要操心的事情,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安得广厦千万间”,从“雄关漫道真如铁”到“大鹏一日同风起”,物质的、精神的、自己的、别人的,一个叫社会的复杂系统耗散掉你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想做好一件事,忽然变得很难。回首K12阶段,恰好是一个人“跟着走”,最舒服的时候。 跟着走,有很多诀窍,因为方向确定,就是高考。 整个路上的节奏,都在自己的手中,走在队伍前面,还是走在队伍后面,都是自己花多少时间,付出多少精力的事情。青春励志小抄上写的“既然选择远方,就只有风雨兼程”,高考这远方,其实一点都不远,风雨兼程也没那么夸张。很多人为什么中途掉队了,是因为最基本的事情想错了。 如果你不知道登山有路线,那么爬珠穆朗玛就是送命题,如果你知道登山有路书,那么爬珠峰就降维成了体力管理的问题。 高中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先要找到路书,路书是什么? 就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最简单的说就是教科书的目录。合上书本,你是不是可以清晰地复述出完整的教科书目录?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其实都是这个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高中内容看着多,其实并不复杂,整个框架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涵盖的面比较宽,很多人学着学着,就只记得细节,扔掉了全局。 能够复述出完整的目录,就做到了最基本的心里有数,因为你已经知道高中需要你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有哪些。为什么高中老师喜欢带着大家过好几遍课本,其实就是为了把这个知识体系查缺补漏,让学生有个全局感,知道自己究竟学了哪些东西。 如果能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已经可以拿到不错的成绩了,因为高考的难度分布,7-2-1,基础的知识框架构成了70%的内容,中等的技巧题构成20%的内容,活学活用的高级技巧题只有10%,搞到及格线,对于一个认真的学生来说,是份内的事,是责任和义务,根本轮不到谈天分,丫好好吃馒头看书,就可以做到。 有些好学生,最终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一方面可能是运气,另一方面可能是重心和注意力出现了问题。 聪明人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是证明自己聪明。。。很多好学生以做出难题为荣,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最后10%的高级技巧题上,这简直就是田忌赛马的翻版,你明明有能力吊打90%的内容,结果却死磕最后10%老师专门刁难人的内容,这不是犯傻么。。。 我之前喜欢开玩笑,老天爷撒钱,你非得打把伞,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理性的打法,就是送分题全部收下,确保前面70%十分牛逼,然后在20%中等技巧题上,与老师适当切磋,少丢分,在最后10%的高级技巧题上,看看老师都在挖什么坑,能干就干,干不过也没事,问问天命,认栽没关系,老师毕竟是老师,咱得佩服~ 所以十几年前记者采访我高考秘诀的时候,我说,“无他,唯手熟尔”。只要自己把该下的功夫下到,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东西,书里写了什么内容,真的能实现“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可能会说,好学生栽了我明白,但是我是普通人啊,这题我就是不会,这可怎么办?那我真得好好说道说道,现实情况里,大家是怎么掉队的。。 原因很简单,大家很懒,只喜欢正反馈。 只做自己会的题目,悄悄绕过不会的,爸妈和老师眼里挺努力,但真实状况没啥进步。一般人发现做题没有正反馈,还得挨骂,甭管是父母的骂还是老师的骂,都会产生一些逃避,逐渐在内心深处变成阳奉阴违,日积月累,与第一梯队的学习差距就拉开了。 很多你最初以为很难的内容,其实根本没有摸到难题的边,只是你不知道这个知识点罢了,等你学过了对应的知识点,很多题都迎刃而解。 这世界有天赋异禀,但是更多的是勤奋刻苦。敏而好学,不会就问!问老师,问牛人,问书本。都没有答案的,这货超纲了!不理他~ 三轮复习,就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自己的知识大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己把知识点消化吃透,分数自然就上去了。 学海无涯苦作舟,就高中的内容来说,真就是一个小池塘,自己偷懒了,还有几个角落没去过,那就赶紧去,看过了,学过了,掌握了就好了。啥叫苦作舟,就是该流汗流汗,该熬夜熬夜。想想走入社会吃的苦,高中这点算啥啊。 等到知识点和知识框架都掌握了,就进入进阶的部分了。 进阶,属于换汤不换药。高中老师有好几种出题方式,考的就是同一个知识点,都是障眼法,为了识破这个障眼法,你要自己跳腾那么一两步,就是这么一两步,难倒了英雄汉。 这玩意是不是无解呢?如果无解,还要“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干什么。聪明的学生,做题是做花样,绝不是一碗面吃八遍,而是面食吃了八种。多刷好题,多犯错,你每犯一次错,其实都是在补一个缺,犯错就是因为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等到不再因为知识点的缺失犯错,你就进入高手的行列了。 高考这件事,真的需要见多识广,看看老师会耍什么花样,做的多了,你甚至是可以察觉出题人的角度是不是刁钻,是不是有水平。 当年我刷题就很快,我也确实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算总投入的时间,赶得上在券商投行加班了。。。资质一般,只能硬干,当时刷过的书垒起来超过了我的身高。市面上的参考书,同质化很严重,好书少,好题少,一开始做的累,后面做的会越来越快,因为你会慢慢明白怎么评价,开始想一些更基本的问题,书也越读越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把这些事情做到了,已经能够获取一个不错的基本盘了。扎硬寨,打呆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堂弟高考成绩有些超预期,原本预计在全省10-40名之间,到了凌晨,出具体成绩和排名,居然考了全省第七,虽然比我当年菜了点,但是这成绩真是让人高兴。 燕园毕业十年了,堂弟能走北清,进入一线学府深造,我替他自豪。作为一个苦习金融工程和人工智能(智障)的金融狗,未名湖畔不知名的小草,我果断让堂弟报考隔壁学校电子信息类做个好码农。因为北大校友我有了,清华的朋友就靠他了。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高考成绩公布前半小时你在干什么?” 我说说自己的经历,当年估分已经知道自己在比较前面的位置,前十名具体多少不知道。在家里呆不住,焦虑,拉着妈妈去街上散步,走了一个半小时,从小城的北边一路走到南边然后折返,我们那个小城真是屁大点地方,一小时就走完的那种,折返的路上正好在一个饮料摊门口买饮料,正掏钱呢,接到记者的电话,说自己是xx日报的人,准备安排采访。 让我立刻马上坐车去兰州,参加他们准备的活动。当时我还穿着考试时候的黄色米格衬衣,想的就是这战甲不能脱,等出分再说。放下电话,饮料摊上的大妈都high起来了,听说考了第一那是真的激动,当个稀罕事,几年前回家逛街,饮料摊还开着,卖饮料的大妈还能认出我,依然很兴奋的打招呼,这些往事历历在目。 那一年,自己确实如有神助,领先第二名大概10分。 北大招生老师的电话比记者来得晚一些,接通电话的时候,他估计以为我要谈谈条件啥的,我说什么都不用,我就是想去燕园看看,我想来很久了。 今天不聊股票,恭喜堂弟,希望他在清华收获快速成长的四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