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
在3%的正常范围内,CPI越低,代表经济越疲软,CPI低于2%,通常认为已经是通货紧缩的预兆。
现在说通缩为时尚早,还需持续观察两到三个月
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经济发展整体向好,大家已经习惯了物价逐年上涨,货币购买力逐年贬值,以至于都忘了有通缩这回事。其实,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坏事,通缩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赔钱-企业裁员降薪/破产倒闭,然后有更多人失业,失去收入……
3月份,央行全面降准正式落地,对于呵护流动性和拉动实体经济需求的态度非常坚决。接下来降息可能又要摆上台面,为了降低息差对银行的冲击,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也是必然,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利息又要减少了。
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保险也不能独善其身。
早在3月份,保险圈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业界对下调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基本达成共识。
有精算师建议分段调整,先把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从3.5%降到3%,而《财新》则报道有分析认为新的评估利率要降到2.71%-2.91%。
评估利率基本就是预定利率的上限,一旦下调,预定利率也不太可能坐得住。也就是说,未来通过投保储蓄险(如增额终身寿险),能拿到的收益将会变少。
锁定利率
这几年的投资形势,激进一点的“跌麻了”,稳健点的如存款、大额存单、国债等利率一降再降,于是增额终身寿险趁势而起,成为「当红炸子鸡」,保险公司单款产品就可以狂揽几十亿保费。
增额终身寿险的绝对优势是锁定收益,长期持有复利趋近3.5%,现金价值写进合同,近乎「刚性兑付」,不管外部经济如何波动,都能稳稳锁定收益。
再加上只要度过“回血期”, 每年就能灵活地减保取钱,因此增额终身寿险成为了很多人打理闲钱的首选,不仅保险业务员在卖,持有保险兼业牌照的银行也在卖。
这里提醒大家,虽然3.5%是预定利率的高压线,不代表所有的增额终身寿险实际收益率都趋近3.5%,目前市面在售的产品,也有持有20年IRR都没超过3%的,我们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擦亮眼睛。
利差损
监管想要调低利率的原因在于,保单现金价值写入保险合同,且期限为长期甚至终身,意味着保险公司高成本吸收进来了保费资金,如果资产端(投资)的收益覆盖不住成本,那么利差损就不可避免。
90年代的“利差损事件”,对不少保险公司来说依然是心头之痛。
1996年后,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93年10%左右连续下降至2002年的1.98%(和现在差不多水平),打得保险公司措手不及。当年投保了“少儿360”“99鸿福”的幸运儿,现在依然享受着8.8%左右的年复利。高盛曾经发报告指出,预计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三家公司的潜在利差损为320-760亿人民币,有保险公司直到今天还需要用业务盈余来填补当年的“窟窿”。
据银保监会数据,2022年险资的整体投资收益率只有3.76%,低于储蓄型业务的长期收益率精算假设5%。未来下调预定利率,就是国家做的超前监管,防止可能产生的利差损风险。
适合人群
对于增额终身寿险,以下人群可以重点考虑:
1、压力大/忙碌人群
已经有一笔钱在股市里冲锋陷阵,同时想保生活安稳,可以把一部分闲钱投入增额终身寿险,把倒腾的时间省下来,花更多精力在自我成长上,更好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2、普通上班族
最低1000元就可以上车,锁定未来几十年复利趋近3.5%的收益,可以给孩子作为教育/结婚/买房储备金,以及给自己作为养老金
3、有清晰目标的人群
如果有清晰目标,如孩子 18 岁要出国读书、自己 60 岁前要存下 200 万等,可以投保增额终身寿险作为储蓄账户,稳稳增值。
对于激进和稳健资产的配比,可以采用「基于自身年龄的策略」,即可投资的年龄-当下年龄=投资激进资产的比例。
举个例子,如果可投资年龄为90岁,当前为40岁,那么90-40=50,代表我们可以用50%的资金去配置偏激进的资产,剩下50%的资金去配置增额终身寿险这类偏稳健的资产。
在盛世中,增额终身寿险平平无奇,但当各种投资渠道都不给力,增额终身寿险复利趋近3.5%就足够亮眼。有人预测,当前预定利率3.5%扛不了多久,掐指一算可能也就是两个月左右的事,这是历史性的窗口机会,大家可以看好机会上车。
预定利率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差值,就是我们可以“薅保险公司羊毛”的窗口期
不过增额终身寿险前期流动性比较差,前期取出会有损失,建议用中长期不用的资金来投保,如果有一笔闲钱,未来几年内不需要用到,又不想承受资本市场的波动,那么增额终身寿险就很合适。
想要了解当下收益第一梯队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了解更多闲钱打理的好去处,长按扫码添加顾问免费咨询。
👇👇👇
相关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保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