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不建议你花太多钱买保险
最近几年受yq影响,很多人的“健康观”都发生了变化,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险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保护伞”。上周看到一组数据,2022年全球保险市场增速3.9%,而中国市场增速高达9%,比大部分国家都要高得多。对安全感的渴望,重构了大家对保险的认知。
不过很多新手在刚开始接触到保险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合理地规划资金,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买保险到底花多少钱才合适?
我们购买保险的前提,是不要影响到原本的生活质量。综合大量家庭实际情况,并参考周边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保费占比,及基于过往大量服务客户的案例判断,我们认为适合中国家庭的年保费支出以占家庭的税后收入比例在5%-10%为宜。(这里仅指保障型保险,储蓄险等保费支出不包括在内,比例仅供参考)
这里又可细分几种。
一种是税后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的家庭,日常开销可能比较紧张,不应该在保险上花太多钱,保障型保费支出不要超过年收入的5%。
一种是税后年收入在50万以上的家庭,相对富足,往往已有不少资产应对风险,家庭情况差异也很大,保障型保费占比可以在5%-8%之间灵活调整。
还有一种处于两者之间,这部分家庭税后年收入30万左右,为了防止阶层跌落,可以配置比较全的保险,保障型保费开支控制在10%之内。
综合起来,保费预算曲线是下面这样的,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
如果你是单身,可以简单的将个人收入 X 2作为家庭收入代到这张图里去看。
仅指保障型保费占比,不含储蓄险等稳健财富配置支出
可能有的人认为这个预算比较高,这很正常啊。
一来,各个家庭经济情况不同,如果自己觉得预算过高,影响生活,就少支出一些,不用强求。二来,保险意识也有个觉醒的过程,配置从来也不是一步到位,可以后期逐步加保。
确定了大致总预算后,还会有这两个问题:
1、预算不够先买哪些险种?
正如不同的投资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保险产品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保障型保险,包括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和意外险,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每个险种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医疗险,作用是报销住院治疗费,几百块钱就能买到几百万保额,保障范围内的治疗费花多少报销多少,社保外也能报销,也就是说治疗费的大头由保险公司买单,自己只用掏一小部分钱,可以大大减轻经济压力。
那么,只买医疗险就可以了吗?
答案是不行的,医疗险只能报销治疗费,那些因为生病导致的收入损失,只能靠重疾险来填补。
举个例子,李先生是大厂程序员,年收入30万,某天不幸确诊癌症,幸好李先生有医疗险报销,经过一年治疗,他只需自付1万元左右的治疗费,不过李先生后来接到公司通知,由于他治病期间没有绩效,只能发放5000元基本工资。
李先生顿感晴天霹雳,在这个案例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年收入从30万骤降为6万,即使有医疗险报销,也无法承担接下来的房贷等支出,而如果李先生同时购买了重疾险,那么至少可以获得几十万元赔付,稳住至少未来几年的生活。
在保障型保险中,重疾险价格相对要贵一点,而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也都是百元至千元出头的价格,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先从价格便宜的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配置起来,后面预算上来了再及时补上重疾险。
2、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先给谁买?
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说,一家人都应该配置完善的保险。不过在购买顺序上,往往有一个误区。
很多人会想着先给孩子买保险,觉得孩子更容易生病,先给孩子配上保障,但买保险应该“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因为大人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如果大人病倒了的话,那么孩子即使有保险也无济于事,所以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大人才是最主要的,父母一定要优先去配置好自己的保险,再去考虑孩子的保险。
也就是,谁发生风险对家庭的影响更大,先给谁买。
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出现重大疾病或意外,不仅收入来源中断,还需要大笔支出,家庭会立马陷入困境,更别谈支付孩子的保费了。
所以,买保险时,不妨先从工作挣钱的成年人开始,再给老人和孩子打算。
相关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保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