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跟小伙伴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年存款利率明明一直在降,但是大家存钱的热情反倒无比高涨。
反映在数据上,今年上半年,我国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同比多增2.88万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181天里,平均每天超过570亿存款涌向银行,年轻人更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存钱大军。
大家纷纷表示:“我不要报复性消费,我要报复性存款。”
终于,我们把爸妈时常强调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这些品质捡拾起来了。
除了货币市场,权益类市场也大受欢迎。
7月,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7万亿元大关,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仔细探究一下身边的朋友为啥存钱、为啥想要高收益,恐怕都离不开「害怕未来收入中断、害怕生病没钱治、担心孩子的教育、担心爸妈的养老」。
归根到底是没有安全感。
诚然,不管是存款的「开源节流」,还是权益类资产的「钱生钱」都能让人更安心一些。
→生一场大病,普遍花费要30-50万元不等,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讲,扣除日常正常开销得存多少年才够?
→急着交大额医疗费,是不是必须卖出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不管市场行情如何?
这里想表达的是,理财理财,收益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合理的资产配置。
这背后其实就是通过资产配置来平衡风险,也就是投资组合。
从整个生命周期的理财规划当中,有这么一个金字塔结构:
◆保险、应急的现金流是筑基的资产,用来抵御风险,是家庭理财规划的基石;
◆房产、中低风险基金等则是中间层的资产,用来平衡收益和风险;
◆股票、期货、期权等则是塔尖的资产,用来博取高收益。
保险保障的是意外、疾病、身故这种不可预知的损失性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对于中产阶级及工薪阶层人群影响尤其大,不难见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有些朋友会说“看不起病我就不看了”。这句话说的大义凛然,却也带点无奈。
如果有足够的钱,谁会选择放弃?大部分人在潜意识里还是靠积蓄来治病,不忍心因为自己拖累了家人。
也有的人是心疼钱,觉得保险是消费,钱花出去就出去了,要是没病没灾的,保险不就白买了吗?把钱存下来,就还是自己的。如果再学点理财知识,还能复利增长,岂不美哉?
但是,不同的金融工具存在着不同的功能,保险处于金字塔底部,它承载着金字塔结构是否牢固的重任,属于防御型资产。
如果没有保险,万一灾难来临,存款会花光,权益类资产也会被变卖。毕竟,在生命面前,一切钱财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正如不同的投资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保险产品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我们需要的保险,保障型的分为这四种: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定寿险。
如果有长期现金流规划、养老规划或资产传承的需求,可以考虑加上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
下面一一介绍:
◆ 医疗险: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有社保,可以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但如果遇到重大疾病就很难覆盖了。因为社保存在起付线、封顶线、赔付比例,还有社保内用药的限制。很多不幸患大病的普通家庭,即使有社保仍然有巨大的医药费缺口,甚至需要发动众筹,就是这个缘故。一份商业医疗险,就能帮我们规避大病医疗费的风险。
◆ 重疾险:重疾险也是针对大病风险的,和医疗险的实报实销直接解决医疗费不同,重疾险的作用在于收入补偿。人一旦罹患癌症等大病后,很难再正常工作,对家庭经济打击很大。重疾险的赔付是一次性给付保额,赔偿金不限制用途,可以用来康复身体、贴补家用、还房贷、供孩子读书……可自行分配使用。
◆ 意外险:小到扭伤擦伤,大到车祸火灾,生活中难免遇见大小意外。意外险主要涵盖意外医疗责任(门诊和住院都能报销)、意外身故/伤残责任,专门应对意外方面的风险。
◆ 定寿险:寿险是以人的死亡作为赔付标准的,这就决定了受益人一定不是本人。如果不幸去世,寿险能留下一笔钱给家人让他们得以继续生活。尤其是家庭的顶梁柱万一不在了,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剩下的房贷都成问题。定期指的是只保障一定阶段,与终身寿险相比,定期寿险价格更低、杠杆更高、保障性更强。所以,非常推荐给家庭支柱购买定期寿险。当然啦,如果是夫妻二人共同赚钱养家的“双支柱家庭”,则建议夫妻二人都要投保。
◆ 增额终身寿险:对于增额终身寿险,身故保障不是主要目的。它的储蓄功能较强,有着安全稳健的优点,可当作家庭压舱石资产,适用于10年以上长期规划。对于日后提取现金流,可以通过部分减保的形式领取对应部分现金价值,总体来说资金使用的灵活度比较高。
◆ 年金险:年金险和上面提到的增额终身寿险,都是储蓄性质的保险。区别在于增额终身寿险需要自己主动触发现金流,自主性及灵活度更强。而年金险只能在规定的时间领取规定的金额,是一种被动现金流。好处在于可以活多久领多久,不用担心“人活着,钱没了”的问题,适合当作退休金的补充。
针对不同家庭成员需要配置不同的保险品种,可参考下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一般而言,保障型的保费规划以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为宜。
常有人说,先有钱再理财。事实上,理财规划不是有钱人的专属,无论钱多钱少都要好好规划。
把自己的资金放在不同的「钱包」里,让一部分钱去博取更高的收益,让一部分钱给家庭拉好防护网。让它们有攻有守、各司其职,保障我们的财务健康。
相关推荐:
11月高性价比保险清单出炉,建议收藏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保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