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倒数第三个交易日,指数走了一个小深V,空头终于有点要放下40米大刀的意思。后面两个交易日,多的是指望不上了,能反弹一点是一点吧,别让牛年的尾巴太难看。
今天朋友圈被证券日报的一篇文章刷屏了,标题叫《
挺起A股的脊梁》,估计很多小伙伴们也都看到了。文章前面大部分篇幅都在分析美股风险、全球防疫形势、国内经济等等,还是一本正经的文风,最后一段作者突然笔锋一转,把矛头直指机构:

这段话开头直接盖棺定论,把最近下跌的归结到机构身上,指责“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市场热点和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这段话从官媒嘴里说出来,分量还是挺重的,不过侧面也说明管理层开始照顾市场情绪,并且用口头喊话的方式,引导机构行为。
正如官媒所言,痴迷抱团、追逐热点、低位砸盘,这些一直都是被大家吐槽的机构坏毛病。公募基金相对收益的考核方式,让不少基金经理追求短平快的打法,哪里涨得凶就往哪里凑。去年有些基金挂羊头、卖狗肉,明明名字上写的教育、健康主题,持仓却是大把的新能源。
如果只是名不副实也罢,问题在于这种凑热闹的打法,会让抱团资金体量不断增大,短时间内把估值推得很高。基金公司为了多收管理费,特别热衷于利用明星基金经理的title,在炒作热度高的时候发行新基金,吸引散户认购,这些增量资金又会进一步加剧抱团。这样一来,当行业成长速度跟不上估值提升速度,或者新基金发售减速,增量资金供给不上,又或者市场出现外部风险,都很容易引发抱团资金撤退,而撤退的资金又会让下跌加速,进一步引发更多的抛盘,最终形成下跌的自循环。
机构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很容易让市场“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导致赚钱难度提高。不过有一说一,锅也不全是机构的,基民对于基金收益不切实际的期望,也是导致亏钱的一大原因。
目前国内从业10年以上的公募基金经理,最牛的年化回报在20-25%左右,巴菲特那么牛,年化收益率也就20%出头。但是很多基民根本没法满足这个收益率,赚钱了嫌慢,亏钱了嫌菜,逼得基金经理去卷。
基民对于明星基金经理的狂热追求,也很容易捧杀基金经理。公募基金有单股10%的仓位限制,行业龙头公司就那么几个,规模500亿以上的基金可操作空间很小,只能买那几个,而且下跌了不好调仓,主动基金就这么变成了被动基金。如果所在行业连续下跌,基金经理基本上无能为力,亏钱就成了必然。
很多同学吐槽基金经理拿的不是自己的钱,亏了不知道心疼,这也是很大的误解。基金经理和基民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基金赚钱了,基民赚钱,基金经理名利双收;基金亏钱了,基民亏钱,基金经理的收入也会打折扣,脸上还没光。去年很多基金经理的日子并不好过,有被换岗当保安的,有被基金公司关闭交易权限的,还有被骂到抑郁的。
最后,希望大家对基金经理能够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责怪。基金经理比我们更想把收益做上去,付出的努力很多,承受的压力也很大,不信你看看他们头顶日渐稀少的头发~

1)银保监会24日召开工作会议,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防火墙,严防银行保险资金被用于盲目“加杠杆”。稳增长政策将会持续,现阶段首先通过投资带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是指大型互联网平台进入金融行业,后续会持续高压,民营资本在银行体系内部也会受到抑制。
2)凯莱英,预计2021年净利润10.4亿到10.76亿,同比增长44%-49%,Q4净利润同比增长60%以上,表现不错,整个CRO板块依然很景气,目前主要是集采、疫情等对医药板块情绪影响很大,后续集采“提速扩面”,赚钱越多,越是集采对象。CRO板块估值较高,在整体杀估值的背景下,压力不小,最近医药女神葛兰回撤幅度不小。

3)最高层组织集体学习“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强调碳中和碳达峰是战略决策,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明确提出加大力度规划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和特高压体系。今天风电板块、电网板块表现强势。浙江台州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300MW风电机组级附属设备开标,最低报价3548元/kW(含塔筒),项目IRR是7.07%,相比2021年10月的4061元/ kW(含塔筒),降本速度很快,风电性价比不断提升。
最后提醒一下,月风老师的直播正在进行中,小伙伴们点下面的链接,一起进来聊天。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也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搬砖小组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