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文催生!
央妈前天公开了一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不少人看完后都在讨论“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些话题,其实大可不必纠结于这种细枝末节,因为央妈的工作论文有点类似于工作人员的随手记,如果大家平常有关注的话,就会发现这种工作论文内容十分丰富,很多与央妈的工作也不是直接沾边的,所以其中会出现不少口语化的表述和直接性的结论。
这篇工作论文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后面应对之策,第一条就说的很明确: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
央妈的关心真是来的太突然,有点像婆婆来催生的感觉了……
资本市场看到这个消息,这两天一直在炒作“二胎概念”,其实二胎早开放过了,现在是讨论开放“多胎”了,很多方向都是题材炒作居多,要说搞辅助生殖,还勉强有点逻辑,因为放开后,会有很多大龄夫妇想要生三胎的,他们是辅助生殖的目标客户,当年开放二胎就有过一波类似的趋势。
搞婴儿用品、儿童玩具、儿童服饰这些的,我觉得实在是太牵强了,因为人口是一个长周期的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出生数量是下降的趋势,等到趋势改变,再到用上这些产品,公司业绩改善……过程太长,啥也说不准。
资本市场还有不少反直觉的东西,比如一般人可能会觉得小孩多了,搞教育的公司会受益,但其实K12教育前面已经被重锤了,K12就是指学前到高中教育。
央妈给的不少建议都是从宏观政策角度提的,不过即使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央妈的工作论文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比如央妈说到了养老改革的事,在这个问题上,大伙要看到现实,直接引用央妈的一段话:
延迟那啥基本是大势所趋,老美那边男女退休的年龄平均在66岁,日本、德国、加拿大均为65岁,我们不仅要做好心理准备,也要做好对应的储蓄准备。
这就来到了央妈说的另外一点上,重视储蓄与投资,央妈说的是宏观层面,扩大国内中西部投资和国外亚非拉的投资。对我们个人来说,好的投资渠道主要就是房子和资本市场,而现在的政策风向一直都是“房住不炒”,所以未来主要的机会还是看资本市场。
有些人会说,放开生育,也是穷人和有钱人生的多。穷人生的多,是因为想中“生育彩票”,生一堆孩子,总有一个有出息的;有钱人生的多,是因为不担心各种教育支出,中间的中产们是被挤压的最惨的,最后生育的趋势不会有啥变化。
其实这种说法对个人的选择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就是渲染了一些焦虑。生不生,生几胎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问题,首先是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如果有些朋友还感到有些迷茫,没有明确的计划,那我的建议是:努力奋斗,有条件了自然可以选择了。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
很多人说发达国家生育下降是不可逆的现象,但我对国内的情况还是很有信心的,咱们国家要提高生育率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困难,政策箱里的各种工具还多着呢,最主要的还是观念的转变,央妈论文就透露出一个风向:人是社会的资产。
现在还不愿大搞特搞,因为要考虑之前那一波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减少他们的反感,同时机构的人员改革也需要平缓,所以政策暂时不会转得那么快。随着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变化始终是会发生的,目前央妈的论文就是一个信号。
汽车板块今天上榜的公司不少,有一则华为造车的视频在热传!
昨天,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在上海进行公开试乘,视频中出现了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等一系列的操作,惊艳了不少人。
华为造车我们从2019年的文章中就开始关注(👉:大赛道迎来重磅利好!),那时华为的目标就是做增量部件供应商,后续的文章也有不少跟踪,比如(👉:最牛汽车投资策略:华为),华为下注的这些领域,也代表了汽车电子未来的产业风向。
去年华为宣布了三年之内不造车,现在看来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确实很强,造车这事入局的玩家太多了,大家都是一副要打得你死我活的架势,也许以后回过头来看,华为的策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原创不易,喜欢请星标+在看+点赞,常读公众号,不错过市场机会,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