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带头,上市公司一起洗澡

我大A现在形成了各种具有大A特色的板块,比如小组之前聊过的市场爆炒方向——低价股板块,这两天暴跌的板块又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业绩爆雷股板块

比如带头跌停大哥盾安环境,真的是坏人,季报里还盈利的,年报直接计提大量商誉减值。还有科陆电子、南宁糖业、天舟文化等,都是受到大额商誉减值的拖累。至于奥维通信,是应收账款和存货这种小组屡次强调的“软”资产开始挤水分了。今天盘后各种公告快讯都是地雷,比如人福医药之类的。都赶在年前把坏消息说完呢

所以年前没几个交易日了,大家格外小心。注意一下:1. 小组前段时间发过两篇良心文章,特意提醒大家商誉减值的风险在今年会达到高峰,这真的是在苦口婆心地给大伙排雷啊;2. 财务报表里的软资产太多了,不少公司前几年资产扩张期的时候落下的病根,现在开始陆续发作了。

今天业绩爆雷股还加入了一个大象级成员,就是大伙一直笑称的浓眉大眼的中国人寿业绩预降50%-70%:

业绩下滑显然不是保费收入下降的原因。国寿的保费收入在17年是5123亿元,18年增长至5326亿元,虽然增长不多,但好歹是涨的。根据国寿自己的解释,业绩下滑这么多是因为18年股市不好投资失利,净利润就只有去年的三到五成了?!小组的第一反应是,国寿的小伙伴们,年终奖是不是也只有去年的三到五成?

对于国寿这样动辄千亿的投资规模而言,在权益市场通常配的都是些大蓝筹和基金,靠选股、赚个股的超额收益是不存在的,只能跟着市场走。17年市场大蓝筹涨势喜人,重仓的保险机构自然也跟着赚得盆满钵满;18年大盘不好看,保险也嗷嗷亏钱。保险机构收了一大把保费,总归要做点权益投资,和市场行情共生共荣本身是正常的。所以以前一直把保险股当作强周期股看待。

问题在于,国寿的权益投资亏得也太多了吧!况且2017年监管还很有先见地调低了险资投资股市的比例,上限从40%重新下调至30%,股票持仓最多从4成变成3成,等于变相帮你减仓了。

国寿这把估计是卡着红线,满仓干了。

小组特地去翻了一下国寿的三季报,净利润还有198.69亿,才比去年同期下降25.9%。这才一个季度过去,净利润下降幅度就变成了50%-70%了。根据17年的净利润倒算,国寿四季度净亏损高达32.42亿-101.93亿!这拍的到底是恐怖片还是纪实片啊!

四季度涨的不少是成长股和垃圾股,大盘确实不咋地,但是也不是较前三季度明显多很多啊!为什么四季度会净亏损这么多呢?

小组认为,这和国寿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做好准备,把之前藏起来的亏损都提前兑现出来有关。

17年3月财政部发布的针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旨在和国际通行的IFRS 9接轨,对金融机构的股票投资影响非常大,之前的平安资管传出解散股票直投队伍、权益资产全部委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和这个相关。

在旧准则之下,险资投资某只股票的比例低于20%,一般是可以自己选择准备分类方式的。根据测算,险资把几乎40%的资产都归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现在的FVOCI),这样股价的波动根本不会直接体现在当期利润里面,而是归入其他综合收益里,等公司想把股价波动带来的损益体现在利润表里的时候,把股票卖掉就可以了。

这样,相当于上市公司有了一个利润蓄水池,今年利润多了,我卖点之前亏损的股票减少点投资收益;今年利润少了,我卖点之前盈利的股票释放点投资收益。不光是险资,不少金融机构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美”地购建自己的利润曲线的。

新准则规定不行了,你买的股票不是自己想分在哪类就哪类,股票要求归入FVTPL(原来的交易类金融资产),也就是说,股价波动造成的盈亏会马上体现在报表里,利润调节做不了了!

保险机构有一个优势,可以说明理由,选择到2021年再执行这个新准则。平安2018年就开始执行了,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一季报新准则就减少了它49亿的投资收益。而国寿估计利润蓄水池之前用得太狠,和其他险资一样,选择了暂缓执行。

不过暂缓执行还是要执行的,藏着掖着也没用,年报附注里还是要说明影响的,还不如先洗个大澡呢!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这两天银保监会密集发文,又开始鼓励保险公司下海炒股了。还记得上次鼓励是在2015年股灾之后,监管把险资的股票仓位限制提高到了4成。险资纷纷响应,入市大肆举牌,15年底纷纷冒出“资产荒”的言论。不久后大A就熔断了,之后险资爆出万能险的事情,被骂作害人精、妖精。

转眼3年多过去了,大A又遇到困难了,想想还是手握万亿资金的保险机构管用,又来吆喝入场了。而且说好了要匹配长久期资金,长线持股!不过这一次,在新准则的指引下,估计险资为了避免因为股市波动让利润表难看、让业绩爆雷,只能选择集中拿高分红蓝筹、要么就干脆量化选股或者委外去了。

今天晚上的上市公司公告就是超级地雷阵,上市公司排队洗大澡,集中释放风险,而股民们估计是抱头痛哭,排着队上天台。炒股难,挣钱不易,这么多问题,还是得靠牛市来解决,这苦日子早一点到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