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韭遇上P2P的镰刀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这几年的互联网金融,心态可能早已不是天下英雄,只盼着苦逼的生活早点熬出头,潮起潮落间,正经做事的人白了头发,不正经的人买了护照和假身份证,也是唏嘘。

听朋友聊起,有个事业有成的小伙伴,婚房的钱一直屯着想等楼市回调。大把资金在贝米钱包里趴着,万万没想到贝米雷了。更愁人的是,在APP登录不上去的那天,他才惊慌失措的发现自己都没有将电子合同留档,如果贝米钱包把服务器数据删掉,他连追讨资金的依据都没有。等待的那 24 小时是异常煎熬和痛苦的,直到APP可以正常登录,他才着急忙慌的将合同留档,加入贝米维权群。

复旦的小伙伴告诉我,贝米CEO在复旦同学群里遇到了不少的质疑,压力很大,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相信他们。贝米钱包的CEO姚坤杰此前是福布斯精英榜 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在取保候审后,良性退出公告披露的未兑付本金超过 40 亿元

A股也有不少公司参与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小组额外关注其中的鸿特科技奥马电器

鸿特科技,2017 年第一大牛股,超过了宇宙总龙头方大炭素。原本主业是做铝合金压铸件,是许多知名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2017 年年报的营收 29.37 亿,46.97% 是今年新增的互联网金融收入,原主营业务各类压铸件合计共 50.1%,剩余为其他业务。

但是营收占比不到一半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却贡献了公司 85% 的净利润。新增业务的盈利能力之强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在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公司回应了关于互金业务的质疑,并说明了与团贷网的关系。

公司的互金业务是在 2017 年 2 月 22 日设立的三家子公司平台下开展的。这三家子公司与团贷网的合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鸿特身为助贷机构去审核合格借款人推荐给团贷网,团贷网作为平台发布借款人的信息,出借人在团贷网上自主选择借款客户,鸿特则向借款人收取服务费。

我们在鸿特科技 2017 年一季报的新入股东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彭俊珩,巨人网络前实际控制人彭建虎之子,巨人网络的股东之一。而且在巨人网络2016年年度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还有鸿特科技 2016 年的新入股东王麟和刘尊亚,和团贷网的创始人唐军。

在鸿特科技2017年的年报中,十大流通股东在巨人网络和团贷网上产生了交集。这些股东们持有了鸿特科技 57% 的流通盘,股价涨了 340% 仍然不卖出。并且鸿特科技的股东户数在 17 年第三季度末仅有 3245 户,户均持股 32967 股,以当时的股价来算,这些股东户均市值高达 280 万。

时间拨回到 2017 年初,鸿特科技当时仅出资 6000 万,设立了 3 个子公司,带来 4.17 亿的净利润,投资回报率将近 700%。而就是这区区 4 亿净利润,换来的却是 2017 年第一大牛股,股价上涨 340%。这就是鸿特科技的故事。如今高位也找到了举牌的人,是个初创公司,去杠杆的环境下,可能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协同效应吧。

奥马电器就更加神奇了,实际控制人赵国栋用非常精巧的资本运作安排,规避了借壳,给以冰箱为主业的奥马电器注入了互联网金融的基因,并且通过上市公司的品牌背书,拿到了多个金融领域的牌照资源

在奥马电器 2018 年 6 月的年报问询函回复中,专门强调了互金的业务平台中融金有“基于场景的广泛分布的线下获客渠道,获客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风控环节以场景真是数据为基础,依托场景形成信贷资产”。

这里所说的资产,其实是他们最开始就宣传的基于商户支付清算的垫资业务,如果是正经做这个业务,只要平台不跑路,交易对手方全是大型银行,这个资产不会存在其他风险,确实可以做到短期的活期理财。

可是,8 月 9 日钱包金融称行业环境持续恶化,部分合作方结算延期,8 月 8 日起对所有到期标的进行自动复投 3 个月这不应该是 T+0 商户垫资资产的特征,即便考虑到钱包金融开始涉足车贷——车贷能够容纳的资金量太有限了,远不至于上市公司都无法归还的程度。另外,在车贷这个市场,其实核心几个玩家都是彼此知晓的,市场的声音还是小了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体量。

在奥马电器 2017 年的年报中,还有 20 亿元的理财产品趴在其他流动资产里。但是这家公司有个很神奇的玩法是找到小银行,承包他们的网络直销银行,廊坊银行就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中融金受廊坊银行的委托运营廊坊直销银行(含https://dbank.lccb.com.cn网站、手机客户端等),能够依据法律规定及本合同约定为互联网环境下的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直接借贷信息的采集整理、甄别筛选、网上发布,以及资信评估、借贷撮合、融资咨询、在线争议解决等相关服务。

这个理财产品究竟有没有做更进一步的监管腾挪就不得而知了。还好在 2018 年中报里,公司还有 19 亿现金在账上趴着。

看着挺好的助贷业务,奥马怎么就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呢?贝米钱包想好好做事的人,30岁以下30大福布斯精英,怎么就进局子了呢?很多投资者可能觉得有上市公司背书,互联网金融业务就靠谱了,其实看看二三四五吧,专业做这行的,两年挣的钱一年全亏掉,全身而退已经算是幸运。

补充一条,有个ICO项目,跟奥马电器也有千丝万缕的人员联系,为什么做互联网金融、ICO的总是这么一批人呢?行业寒冬里,要么做个冷静的观望者,要么投奔业务清晰的行业龙头,谨慎是第一位的,这就是我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看法。